在沈老师的循循善诱和细心教导下,我们都爱上了华文,也爱上了中华文化和华文写作。我想,我们可以学好华文,是因为我们发自肺腑热爱华文。

沈老师不要求我们死背生字,而是通过宏观分析课文和具体赏析语句,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到遣词造句的精妙。

沈老师给的作文题目也很有创意。如当年一个多月不下雨,天气炎热干旱,老师就叫我们以拟人化的手法写一篇《老天爷,下雨吧!》。她对我们的每篇作文都认真批改,尤其爱给我们写鼓励性的评语。

沈老师经常告诫我们:“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遇到好词好句,一定要做好摘抄。”老师也要求我们把课文的一些词汇,串连起来,写成一篇新的短文。老师把这叫着“串字写文”。

在我们那个年代,学习华文就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可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许多中小学生却把学华文当成了一件苦差事。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现在的孩子若想学好华文,先要培养对华文的热爱。中国已经腾飞,世界正在改写格局。学好了华文,就是给孩子们插上翅膀,可以帮助他们飞得更高,行得更远。

我邻居的孩子今年念中学三年级。他问我:我们那个年代的华文课学什么?

我告诉他,我很怀念当年上华文课的时光,尤其对教我华文的沈碧云老师铭记于心。

沈老师讲解课文特别生动精彩,引人入胜。那时我们读的课文多数是名家名作,如:法国作家左拉的《猫的天堂》、鲁迅的《故乡》、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等等。沈老师会先简明扼要地介绍作者生平。沈老师说,只有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意义。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沈老师分析丰子恺的《梦痕》时,全班鸦雀无声。我们跟随着老师精辟的分析,仿佛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五哥哥似的。时至今日,老师朗读的抑扬顿挫,还回响在我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