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常寂光寺,春塘秋意浓。(黄向京摄)

唐招提寺是奈良寺庙中较少受到火灾,保留得比较完整的建筑,唐风犹存,大气典雅,看了特舒服。金堂是日本天平时代金堂的唯一遗迹。御影堂有日本画家、作家东山魁夷自1970年起,费时10年创作的障壁画,正在大修而错过。东山魁夷在《唐招提寺之路》点出,该寺在天平时期建造了洋溢异国情调的唐式大型伽蓝,彼时料想自然环境之美黯然失色,而美轮美奂的建筑、金碧辉煌的佛像令人叹为观止,“然而,悠悠千载时光,致使建筑洗尽铅华,变得古朴典雅,而草木则一片葱茏;从而见到如今自然与建筑的协调之美”。相对于药师寺的“崭新”伽蓝,唐招提寺的古朴更得我心,这是今人游寺的福气。

拾级而上,小寺与小仓山的大自然融为一体,悠悠地走在一排竹林的绿意里,不像岚山竹林走道那样拥挤。爬到最高处,在多宝塔附近,天晴气朗,将嵯峨野与京都市尽收眼底,坐拥山头。

紫色杜鹃花在枝头上怒放,迎来第一春。枝垂樱、山樱,还在等待春天的呼唤。往下走,遇到各路石碑,碑上有佛像的,造型深浅不一,孤影或成双,甚至仅长枝藤的石头碑,都有游人供奉的几个日币。

寺外不远处,出现一个长方形的淤泥池塘,莲蓬垂头,根茎横生,构成美的画面,静静地等待夏天的绽放。

金堂内,奈良时代的木心干漆佛雕千手观音是大美的感召,手有42大臂,911只小臂,组成“手的交响乐”,做工细腻。新宝藏展出的如来形立像,木刻的衣褶流畅优美,体态挺拔俊美,尽管首面、手臂已失,那种残缺的美感更为动人。一年才开放几日,供人瞻仰的鉴真塑像双目紧闭,仍要宣扬佛法。俳圣松尾芭蕉拜谒时留下俳句碑:采撷一片叶,揩拭尊师泪。

寺庙可说是“常寂光土”,也就是没有烦恼并充满智慧的理想世界。日本本国寺十六世究意院日禛1596年在京都小仓山山腰建立“常寂光寺”,寺名取得真妙。寺里供奉的仁王门像据说对眼睛和腰腿疾病很有神力,信徒祈福敬奉的草鞋挂于墙上。几名工人正在修复茅草屋顶。

唐招提寺的讲堂。(黄向京摄)

在此寺修行四年后圆寂的鉴真墓地在御影堂东边的小树林中。东山魁夷说:“无论我走去何处,唐招提寺都在远方整齐排开雄壮的圆柱,庄严肃穆地坐落在那里,拉近同它的距离是不可能的。而鉴真和尚的御影,更是端坐在深远的彼岸……那是一个越走近越崇高、越深远的世界。”

这里出乎意料地清幽,寺里有一处名庭盛景,明明是早樱已开的春天,池塘满叠红橙黄绿枫叶,仿佛秋意正浓。原来栽植200棵枫树的常寂光寺是京都知名的赏枫胜地,仁王门是经典景点,诱惑着我秋季再来。

这里本是天武天皇皇子的旧宅邸地,759年赐予从中国扬州渡海五次失败,费时12年,抵达奈良时双目已失明的高僧鉴真,建成唐招提寺。“招提”意为在佛身边修行的道场,环境怎么可能不清幽俱寂?鸳鸯绕塘游,古松苔藓青。该寺官网有一诗的意境令人向往:月光洒招提,圆柱垂影时,跫音踏地静,夜深共冥思(林祁译)。

想起京都清水寺的人山人海,寸步难移,即使躲到成就院庭园,却有不识相的游人面对名庭美景仍然聒噪,无药可救,唯有惶恐逃离。而在智积院的名胜庭园,榻榻米上的游人皆静坐赏景,听得到鸟鸣,与国宝级障壁画相对无言。进入寺庙,安静不属于美德,应该是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1200多年的岁月在唐招提寺沉淀出历史的古朴感。天色阴沉,路过粉樱花树与古松针掩映下的屋檐,寺庙的每个角落散发自然的天华。小道旁有一扇坚闭的门扉,远古的寂寥感生起,我不由停步。

不寂静,无以体现寺庙之美。来到奈良的唐招提寺时,游人很少,一入南大门,古松苍翠,环境幽静,寺庙古雅,我很喜欢。

京都常寂光寺庙与小仓山的大自然融为一体。(黄向京摄)
唐招提寺的古松林道满是苔藓。(黄向京摄)

进入寺庙,安静不属于美德,应该是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