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物件,当年很重要,如今不重要了,甚至将之丢弃也竟不觉得可惜。

物件的价值,未必与其金钱价值相符。我有一个网球,收藏多年,已经坏了,应该丢了,却始终下不了手……我们为物件注入的意义,以及物件所承载的回忆,方才是物件的价值。

这样的症状愈发严重,连手机里的那些照片啊影片啊,皆不舍得删除。手机的记忆体不甚负荷了,我却不晓得该如何选择删除哪张照片,保留哪些录像——而我为什么总是在拍照?我是在收藏风景么?我是在搜集回忆么?我是在记录生活么?我从不会花时间去看这些照片,那么我又怎么总是看到喜好的风景事物就条件反射地掏出手机拍照录影呢?

面对我手机里大量的照片和录影,面对家中堆积的物件,我亦明白,它们只是在我人生的旅途中暂时与我同行,这情形像是在旅行时乘上了巴士,巴士上也有其他人,有的人会先下车,有更多的人会上车,而到了我的目的地,我会下车。

或许终究是因为不舍。

物件的价值往往是人给予的,物品的意义亦是人所赋予的,因此会变。情人送了礼物,怎么看,都觉得可爱至极;分手时,同样的礼物怎么看都恶心得让人头痛欲裂。

我家中有好多物件,搁放一角,或是藏于橱柜内,多年来从未用过。物件累积得愈来愈多了,我于是下定决心要好好处理它们。只是我每每拿起一个物件,就会想起一段回忆;一牵动回忆,就会动情,于是就有了不舍,于是又把物件放回原位,虽然知道这么一放,往后几年是再也不会去碰它们了,连看也不会去看…… 但就是不舍得丢。

便是不舍得丢弃回忆。

或许可以举办一场告别仪式,对家中所有应该丢弃而尚未丢弃的物件逐一道谢,逐一表达自己感激之心。然后,轰轰烈烈地将它们送走。

亲爱的____:我们要告别了。我当然可以轻易结识另一____,但因为是你,偏偏是你,我才会坐下来给你写情信。我们会再相遇的,所有的告别都是为了下一次的相遇。亲爱的____,其实我们的告别,终究只是在我们有限的认知下产生的概念——毕竟,宇宙虽浩瀚,但无论如何我们始终都在宇宙的怀抱中,不是吗?那又何来的分离呢?那又何需告别呢?

但有些物件承载的有些回忆太私人,不宜公开发表。不如为每一件物件写情信。我有样本,任君采用。

便是这样一封分手不像分手,告别不像告别的信,且适用于任何形式的告别,我是相当满意的。

否则,告别为何如此艰难。

那么,一些物件,如今很重要,想来以后也许也会觉得:不再重要了。到了那时候,或许,将之丢弃亦不觉得可惜。

不舍得,也许是情深,或许也是出于害怕——害怕失去。失去的难受与痛苦,让人不甚负荷。但这并非表示人会因为害怕失去而不再去拥有;相反的,人热衷于拥有,为了拥有,可以不惜代价。人之本性便是握着拳头不放。

告别如此重要,我们怎么从不认真去思考如何告别呢。

宇宙虽浩瀚,但无论如何我们始终都在宇宙的怀抱中,不是吗。那又何来的分离呢。那又何需告别呢。

但我太懒散了,告别仪式是太麻烦的事了。或许我可以把每一件存放太多年,应该丢弃了的物件,拍下来录制成短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发表成为“如何对物件告别”的影片系列。

所有的事物终究会以它们的方式与你告别。彩虹终究会消失,猫醒了以后会离开,到了夜晚树影会不复存在。即使我拍下再多的照片,都挽回不了这些事物的离去。我剩下的只是回忆,而有一天回忆终将也会离我而去。

延伸阅读

物件的价值与意义,和物件本身的真正内涵,实则一点关系也没有,我们为物件赋予各种意义,却从来没有问过那些物件的意见。我常常觉得一朵玫瑰应该不会乐于被摘下,只为了让某个人得以向他爱慕的人告白哩。

或许拍照是我参与世界的方式。每次遇到的风景与物,都是一场一场的邂逅,如此容易错过,如此稍纵即逝:行走时一抬头偶然看到的彩虹;街上偶然遇到的一只午睡的猫;日光耀眼的午后忽而看见树叶在粉墙上倒映出摇曳的树影……或许每一次的拍照与录影,都是为了让这一切的相遇(以及之后的“分手”)不显得那么绝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