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的楼上店铺蕴藏惊喜,不起眼的建筑外观内有乾坤。数年前特地造访设在三楼的薄雾书店,让我一睹当地人如何优化空间,打造出颇有格调的文创空间。结合书店和咖啡馆的概念,薄雾类似共享工作空间,按时付费。顾客们对号入座,边阅读或上网工作,边沉浸在优雅的氛围。
“未完成”书店的书架不多,走简约路线,选书以文学和艺术类为主。书店还摆放沙发供顾客歇息,仿佛置身店主的私人书房。书店面积约一间五方式组屋客厅般大,相当宽敞。我也借此一览二楼的建筑格局,长形落地百叶窗是牛车水南洋老屋的特色,阳光晒进来,暖暖的。木栏杆则含有欧式柱子元素,混搭式建筑风格突显岛国的多元文化。
我常认为光顾二楼店即一程探索之旅,心生好奇爬上阶梯,推开门竟别有洞天。因为眼界大开,视角也变得不一样。窗内窗外皆有各自的风情,构筑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那天逛完“未完成”书店后,我在牛车水溜达时,发现这一带的二楼店不失特色,很多都是推开门那一刻才“一目了然”。当中有家咖啡馆和其他设在底层的有截然不同的气息。一踏入就看到如酒吧的咖啡吧台,很吸引眼球;因为设在二楼,犹如一个私密空间,悠然自得。从落地百叶窗望出去是牛车水的热闹景象。
我一直对设在二楼的店面深感好奇,与开在底层的商店相比,楼上的店面既隐蔽又低调。不特别留意的话,容易被忽视。
延伸阅读
听闻熙攘的牛车水最近开了一家名为“未完成”的中文独立书店,吸引我的除了书籍,也因为开在老店屋二楼,想去探究竟。一个周日的午后,我推开面向马路的玻璃门,爬上狭窄的长阶梯,踏入书店的那一刻,仿佛来到另个天地。街道的喧嚣顿时被隔绝,静谧的环境很适合让心静下来看书。
还有一家专售女性二手名牌包的二楼店,装潢具时尚感,比乌节路的名牌店更有个性。我是基于好奇上楼看看,惊讶顾客竟然不少,也意识到二楼空间原来可以打造得如此高雅。窗外景色亦迷人,马里安曼兴都庙映入眼帘,时尚与传统并存。不禁遥想这店屋前世的模样,里头又曾住着什么样的人。
“未完成”书店让我想起香港的二楼书店。香港寸土如金,二楼的租金相对便宜,一些独立书店因此选择开在二楼,成了当地独有的人文景观。多年前到香港旅游时去了几家位于旺角西洋菜街的二楼书店,店面非常小,摆满了书籍,不少是政治类书籍。虽然不是我的那一杯茶,却敬佩书店业者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