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但猎奇如我,在挑战美食之路上大多以后悔告终。不过偶尔能有一次这样寻得美味,便也是胜却人间无数了。

店家太太看我不知何从下手的样子,笑着教起了正确吃法。只见她一手捏着像恐龙脚趾的硬壳部分,一手轻轻用指甲盖戳破peduncle(茎)部分的“鹅颈”外皮,然后一扭,细嫩的白肉就被完整地拽出来了。我有样学样,却似用力过猛,第一次就喷了自己一脸咸咸的盐水,后经几次练习才掌握了吃法。

在西班牙、葡萄牙的餐馆里多次看到“percebes”这个名字,却始终因其狰狞外形而却步。看起来像恐龙脚趾的鹅颈藤壶一簇簇密密麻麻长在沿海地区潮间带的岩石上,细看照片差点引发我的密集恐惧症。中国、日本的“佛手螺”“龟之足”都是近亲,外形稍有不同。

每个吃过鹅颈藤壶的人,都会说它的味道像大海,我也不例外。那是大海的咸、腥与空旷,胀满在紧致的肉中,一咬即喷发。在你觉得又咸又涩正要皱眉时,却又慢慢嚼出甜味和鲜味,可谓峰回路转,如其外形,神秘又令人着迷。

在圣米格尔,一盘来自加利西亚(Galicia)的鹅颈藤壶要价25欧元,一盘端上来每簇大小不一,若个头更标准的,价格自然更贵。

这是西班牙美食汇聚的地方,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吃、海鲜、美酒令人流连忘返。这次我给了自己一个任务,就是要品尝伊比利亚半岛的特产——鹅颈藤壶。

鹅颈藤壶要价不菲,不只因其口感独特,更因采集方式十分危险。渔民需趁低潮时,在水流湍急、危机四伏的岩石上开采,时间完全取决于大海的潮汐。为保证卖相完整,渔民需在短时间内用板簧撬开紧紧黏在岩石上的鹅颈藤壶,考验技术与心理素质。据说最美味的藤壶长在最危险的地方,因为海浪拍打越凶狠,藤壶就越需要长得更大更强壮更密集,以抵御海浪来袭,因此肉质也更饱满厚实。

重回马德里圣米格尔市场(Mercado de San Miguel),正遇上市场翻修,不过暴露在外的钢筋铁丝电线,丝毫没有影响食客们来此寻觅美食的兴致。

鹅颈藤壶无须复杂烹饪,美味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新鲜。采集后搁置时间越久,风味口感直线下滑。西班牙人的烹饪方法很简单,就是在盐水里加入月桂叶、黑胡椒粒、柠檬,煮沸后将鹅颈藤壶汆烫,即可最大程度保留其天然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