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者后记”交待了书中故事,说多年前收藏到陈梦家和赵萝蕤夫妇的遗物,其中有这两件。陈家与查阜西结识早在1940年代昆明西南联大时期,赵萝蕤向查阜西学习古琴,能弹《忆故人》《梅花三弄》《潇湘水云》等曲,查阜西还借出宋朝古琴“寒泉”。

其后陈家赴美,隔年查阜西到美国出差,特到芝加哥探访,并为当地朋友们演奏古琴。抗战结束陈家返国。新中国成立,查阜西从民航局退休,专注古琴演奏及研究,陈梦家执教清华大学,同在北京,两家来往更密。反右运动,陈梦家被划为“右派分子”,旧友疏远,查家却与陈家继续来往。郁郁生活导致赵萝蕤精神分裂,陈梦家又多次下放劳动离家,于是与查阜西商量,让赵萝蕤继续习琴,希望缓解她的精神压力。赵萝蕤重新弹奏,查阜西送她《古琴的常识与演奏》,还手抄《梅花三弄》琴谱方便练习,后来更送了一张明朝古琴。文革期间陈家被抄家,藏书、手稿、古董字画、钢琴、古琴全被抄走,陈梦家自杀,查阜西夫妇冒险探望赵萝蕤,鼓励她继续活下去。他们先后故去多年,那张“寒泉”琴出现在拍卖会上,拍出高价。整理者感叹,曲终人散琴犹在。

古琴的“减字谱”像天书却没阻止我的兴趣。减字是取汉字的部分,比如右手钩弦简记为“勹”,左手无名指按弦简化为“夕”,以这些部件组成一个奇形怪状的“字”,指示左手哪只手指按在弦的哪个徽位及按法,右手哪根手指如何弹拨哪根弦,读一个“字”,头脑双手要处理不少信息。

书也在。读《古琴的常识与演奏》与《梅花三弄》琴谱,有高古琴音,也有挚友的不离不弃。

旧谱以前都手抄,读谱如读手书。看到《古琴的常识与演奏》,说是有古琴家查阜西的手书琴谱,拆封才知道,书是1959年油印本的复刻,查阜西当年撰写并誊印,向初学者介绍古琴,随书有他毛笔抄写的《梅花三弄》琴谱。新书保留原件样貌,泛黄纸张,页面些许黄斑,作者笔迹,岁月有痕。

以前吹口琴会看简谱,也有想学五线谱,老是没学会。

学过一阵子的南音琵琶,老师拿出来乐谱,没有“1234567”?福建南音用传统工乂谱,文字记音,“乂工六思一”五个谱字代表五音,歌词直排,间距不一,字旁另有两行,第一行是标示音高的谱字,第二行的琵琶指法也代表音符时值。还好谱字在琵琶弦上有相应位置,知道之后,听老师吟唱,左手摸索按弦,右手弹拨,一个一个音符对号入座,努力要跟上,渐渐看懂。认识了一种古老记谱法,那时特别有成就感。

工尺谱历史更悠远,看到张充和以小楷缮写昆曲工尺谱,乐谱原来可以是如此漂亮的书法作品,七个谱字“上尺工凡六五乙”,歌词旁斜杠式写上谱字,有单音或连续几个音“尺上四”、“六五六工尺”等,歌词长出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