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幕拉开,女演员陈芮珊本在排演《柯玉芝》,后由三名男演员分别帮她穿上旗袍,戴上假发、眼镜和金吊坠,但这不足以形成柯玉芝。她必须亲自穿上高跟鞋,才能进入角色成为柯玉芝。这时,柯玉芝不平凡的一生得以重新叙述。陈芮珊虽身材娇小,但不容小觑,她相当准确地把握柯玉芝在每个人生阶段与历史时段的心理变化,张弛有度。另外三名身穿白衣白裤的男演员则时而扮演不同角色(李光耀/英国人/李显龙等),时而充当后台人员,皆为辅助叙事。正如李氏夫妇于有生之年相辅相成,男女演员的角色扮演亦相得益彰,将柯玉芝摆到历史前端,一幕幕回顾且反思她对家/国的无私奉献。
有别于一般剧场演出,此剧特别采用透镜式投影仪(overhead projector),且结合其他舞台元素,提升整体演出的历史画面感。舞台设置的屏幕与康桥不仅是时空标志,象征柯玉芝作为家国支柱的坚韧精神,且灵活充当投影布幕。投影紧密配合剧情发展——或是复制图像,或是现场插画,甚至是变幻莫测的流动液体,皆绘制浩瀚饱满的历史背景。灯光部分则巧妙利用投影仪的光源在屏幕投下男演员的影子,并将大部分舞台灯光聚焦于女演员身上,使柯玉芝处于历史的聚光灯下。音响设计则恰到好处,适时录用各种水声质感衬托柯玉芝一生的波澜起伏。导演吴文德汇聚众多舞台元素,为一般单调乏味的独角戏注入如水流变的生命力,相当引人入胜。
展现柯玉芝性情不同面向
维多利亚剧院的舞台上,一个个白柱陈列着昔日古物,宛如博物馆的展示品。不禁使人联想到剧院前屹立不倒的莱佛士铜像;隔壁的音乐厅(前身为维多利亚纪念堂)则曾是人民行动党成立之地。这整座建筑是殖民与男性统治的历史遗迹,而柯玉芝的叙事将于此展演,为女性在国家历史语境定下立足点。
她在2010年去世的时候,年仅11岁的我翻阅《海峡时报》,读到李光耀夫人于新马水供协定扮演要角。那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听闻这位女士。直至几周前,TOY肥料厂呈献以她为主的独角戏,使柯玉芝女士回到公众视野。
离开剧院,沿着新加坡河散步,你会理解眼前一切并非理所当然。柯玉芝女士为家国牺牲不少,且为社会女性建设良多,方有今时今日的新加坡。政府今年4月通过《女性发展白皮书》值得欣慰,但是我国仍有许多进步的空间,而我们须要提出改变、做出改变——水滴石穿,以柔克刚。
编剧余璥莹主要依循线性时间如实复述柯玉芝的一生,再现柯玉芝在各个历史时段扮演的多个角色——女学生、妻子(总理夫人)、母亲、律师等。因此大多时候,剧本像一本历史教科书,导致柯玉芝的叙事只能严谨遵循官方的“新加坡故事”(The Singapore Story)。当然有些时候,剧本尽量展现柯玉芝性情的不同面向——不仅有她刚强的一面(为女性权益发声),也有她柔弱的时候(为国家丈夫忧心)。其实编剧自言柯玉芝是相当反权威、反建制的女性。我更希望剧本是秉持这种精神,无须过于保守或照本宣科,而应助于开拓新加坡人对柯玉芝的想象,并赋予历史不一样的女性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