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请上网blogs.ntu.edu.sg/acwp查询。

刘克襄1957年出生于台中,是作家,也是生态保育工作者。曾在《中国時报》人间副刊、自立报系的艺文副刊担任主编多年,并担任台湾中央通讯社董事长,以及公视《浩克慢游》主持人。曾荣获台湾自然生态保育奖、吴三连奖和联合报文学大奖等奖项,近期在台湾以减炭为信念,带动城镇和乡间的徒步旅行。

刘克襄以自然书写著称,1980年代开始探索台湾山林,走访偏远乡区与小镇,以亲近大自然的方式,记录台湾自然人文环境,著有《荒野之心》《迷路一天,在小镇》《11元的铁道旅行》《溪涧的旅次》《十五颗小行星》《早安,自然选修课》《小站也有远方》等。曾旅居香港的他,也以《四分之三的香港》与《虎地猫》展现不为人知的香港自然风貌。

刘克襄接受《联合早报》电话采访时说:“南大每年邀请作家驻校,这次邀我到新加坡,也许是因为地球暖化、生态问题,想要请一个常年关心生态的写作者,来跟学生、在地的作者交流。像我这样常年书写自然的人,我试图把自然的定义扩大,包括城市的自然、菜市场的自然。这种议题,有不同的面向,希望我的到来可以与新加坡的受众发生化学效用。另一方面,全世界都在关心减碳,我也想借此机会,谈谈我所实践的生活方式。”

台湾作家刘克襄受亚洲创意写作项目邀请,到新加坡担任南洋理工大学新学期的驻校作家。

要把自然的定义扩大

新加坡对刘克襄来说并不陌生,他曾数次受邀到新加坡参加书展。当时他也抽空到麦里芝蓄水池的步道探索新加坡的自然环境,阅读这座城市的郊野。

这次除了驻校,指导南大学生,亚洲创意写作项目也为刘克襄举办一场免费公开讲座“迷路一天,在城市”(9月14日),以及一系列收费的工作坊“城市生活的自然书写”(9月至10月,共六个场次),和收费活动“作家咨询时段”,让有志写作者与刘克襄一对一探索写作可能。

刘克襄认为,新加坡尝试把城市融入自然,是巨大且有意义的挑战。这次他做足了功课,希望能在新加坡更深入观察城市与自然,他说:“我最大的期待,是在这里看到大家还没看到的新加坡,再经由文字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