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纯钩认为《燕食记》有如古代传奇小说,饮食书写是表,历史与文化是里,“作者善于讲故事,人物设计别出心裁,人物的恩怨情仇、时代的风云变幻,最终归结到省港两地饮食文化的嬗变与发展。作者为写作本书做了大量资料搜集,全书细节生动丰富,生活情味浓郁,令人着迷。本书为作者‘家国三部曲’的第三部,作者的写作初衷,至此圆满。”
葛亮是中国新生代作家的代表人物。1978年出生的他,原籍南京,现居香港,目前任教于香港浸会大学,担任中文系教授,他也是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燕食记》是他继《北鸢》与《朱雀》之后的第三部长篇小说。
文学创作始于香港
葛亮今年也出版新书《灵隐》,8月17日在“2024南国书香节”与作家蔡崇达对谈。根据《新快网》报道,葛亮说他虽然来自南京,但文学创作始于香港,“岭南是我写作的福地,气韵与江南既有差异性,又有共同之处。这对于小说创作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资源。”
决审委员会主席、浸大荣休教授锺玲说:“(《燕食记》)故事由1920年起,展开一百年间社会不同阶层三代人物的大时代故事。主线为荣贻生和陈五举两位师徒名厨的一生及他们之间的恩义、决裂与和解,再现广州和香港两地百年来令人垂涎的食肆风光,把粤菜和沪菜两大菜系的丰盛,天衣无缝地融入情节中。加上一位现代学者对荣贻生大厨厨艺的研究探索视角,深化了文化层次。主线的厨艺比拼有武侠小说的架式;支线太史第的世家故事用了《红楼梦》的语言风格;支线抗日暗杀日本特务头子则有推理小说的意味。作者善用伏笔,为多对恋人穿针引线。小说中平凡人物呈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德:言诺诚信、专精技艺、知恩图报、侠义忠烈。”
本届“红楼梦奖”一共有六本小说入围,葛亮《燕食记》脱颖而出夺得大奖;台湾作家顾玉玲的《余地》及中国大陆作家林白的《北流》获“决审团奖”;中国大陆作家阎连科的《聊斋本纪》、乔叶的《宝水》,以及台湾作家锺文音的《木泪》,则获颁“专家推荐奖”。
中国作家葛亮的小说《燕食记》获第10届“红楼梦奖: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
文学评论家、哈佛大学教授王德威曾将《燕食记》对比王安忆小说《一把刀,千个字》,他写道:“葛亮写的是粤菜的流变,王安忆写的是扬州菜的流亡……同样从饮馔看历史,王安忆俨然就着革命伟人那句名言‘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做文章;她的潜台词是,历史终将证明,革命不‘就是’请客吃饭?而那顿饭,可能是烈士的人血馒头,或是烈士之子掌厨的拿手好菜——万里之外的扬州佳肴里,隐隐有一股血腥气味。葛亮则将注意力转向民间风物,企图从底层生命里找寻任何可以流传的味道。如果王安忆意在辩证左翼雄浑(sublime)美学的溃散和随之而来的忧郁症候群,葛亮则努力定义后革命时代抒情美学之必要。他笔下的人物历尽千辛万苦,毕竟保留了对生活,对事物——食物的温情与记忆。”
本届决审委员包括中国苏州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尧教授,上届“红楼梦奖”得主、台湾小说家甘耀明,台湾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须文蔚教授,两位浸大荣休教授黄子平与锺玲,香港评论家、出版人颜纯钩,以及美国杜克大学亚洲与中东研究系教授、汉学家罗鹏(Carlos Rojas)。
这项两年一度的大奖由香港浸会大学文学及社会科学院主办,8月21日举行决审会议,评审经过四小时讨论及投票,最终决议《燕食记》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