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花柏山的途径很多,徒步游玩的话不妨一次走二山——花柏山和直落布兰雅山。沿路可以领略波澜壮阔的亨德申波浪桥,超过百年历史的阿卡夫山庄,也可走丛林步道贴近大自然,俯瞰青葱翠绿的城市树林。更别忘了到山里的两处军事遗址,一探花柏山如何从防守指挥据点,发展成今天自然与人文历史景观兼备的热门景点。
2. 花柏山山顶:
徒步路线建议
1998年国家公园局在重新发展花柏山公园时,在山上的一个制高点设立了观景台小公园(Faber Point),公园中央有一棵于1971年11月7日首届植树日种下的雨树,沿着雨树是一个花木围绕的多层平台,一尊迷你洁白鱼尾狮塑像伫立山岚,陪伴游人观赏山下高楼和南部海景。
走完直落布兰雅山丛林步道,尽头就是亚历山大拱桥。它全长80米,宽4米,弧形的桥身和倾斜的拱架,看起来像是一片叶子;它的另一端连接园艺园林(HortPark)。和波浪桥一样,这里晚上7时到深夜会开启LED彩灯照明,是网红打卡的热点。
花柏山历史景点
历史上的花柏山,曾经是一座炮火硝烟的战略山头,独立后建造的花柏山公园,是童年的旅游胜地,也是父母年代的拍拖胜地。1994年重建后增添基础设施和园景,是外国游客的观光景点,如今更与西行的一系列山丘连成“南部山脊”,成了国人散心徒步的休闲山林。
花柏山高105米,是我国第四高山,前三名分别是武吉知马山(163米)、武吉班让山(139米)及武吉巴督山(106米)。站在花柏山山顶,可将城市、海港、南部岛屿全景尽收眼帘,山顶设有缆车站,搭缆车只需12分钟便可从空中抵达著名的旅游胜地圣淘沙。
徒步七大景点
1. 亨德申波浪桥:
5. 梯阶花园(Terrace Garden):
花柏山和直落布兰雅山各有三个停车场,但规模都不大,周末及假日停车较困难。建议乘搭地铁到港湾站(Harbour Front)D出口,从玛朗小径(Marang Trail)徒步上花柏山,到达山顶首先是一条开满花的有盖走廊Floral Walk,往山坡上走便是花柏山山顶,花园及缆车站设在二楼;接着向前直达小鱼尾狮公园,然后顺着下坡路到波浪桥起点,走过波浪桥顺序到景点4、5、6及7。可以选择在波浪桥后走下山,桥下便是亨德申路巴士站;也可以选择走到亚历山大拱桥后继续到园艺园林。若脚力好还可继续前往肯特岗公园,以肯特岗地铁站为终点,完成全程10公里的南部山脊徒步路线。
1985年政府征用土地,佛寺和宝殿被拆除。虽然钟声不再,但今日仍可见当时遗迹,层层而上的台阶改造成的半圆形花床,层层叠叠直到山顶,山上凉风习习,视野开阔,仿佛腾云驾雾般观赏脚下一片高楼组屋。
此外,花柏山还留有一个超过116年,如今已废弃的岌巴山蓄水池。它最早出现在1905年的地图上,原本是山下海港局三个水塘之一,也是最大及仅存的,后来被英军占用为私人泳池。水池一度在地图上消失,直到2014年在实地勘察后,才在花柏山树林深处重新被找回。沿着水池右边的山路及梯阶往上走,还会发现一座日本海军工程师小本江笠的孤坟,他在1942年7月,也就是抵新的四个月后去世,死因是操劳过度。
1920年代,亚历山大路至德普路(Depot Road)之间的沼泽地带开辟了一条亨德申路,1970年代亨德申路又延伸至直落布兰雅路,将花柏山一分为二,东边保留为花柏山,西边恢复原名直落布兰雅山。直落布兰雅山的华盛顿山原本建有千佛寺,80年代以前,人们还以“千佛山”称呼直落布兰雅山,在1985年的改建中千佛寺和大佛等都拆除了,只留下隔壁山头建造的阿卡夫山庄(Alkaff Mansion)作为历史见证。
翻开新加坡历史,在英国占领及对抗日军时期,花柏山一直是英国作为守卫和防御,以及指挥作战的据点。
前身是直落布兰雅山
餐馆花园有一口大钟,这是1909年放置在一艘波兰船上经历了80年的海上岁月后,由波兰政府赠予圣淘沙,后来移到这里带给无数游客和新人爱与幸福的钟声。传说越多人敲钟越幸福,也因此山边栏杆上系满了游人挂上的小钟,加上下面的彩虹梯阶,形成山顶的一道风景。
6. 丛林步道(Forest Walk):
到花柏山的途径很多,徒步游玩的话不妨一次走二山。不可错过的景点有:
7. 亚历山大拱桥:
1844年,英国工程绘测师John Turnbull Thomson(汤申路便以他的名字命名,以表彰他的贡献)绘制的地图里,直落布兰雅山(Tulloh Blangan Hills)腹地从甘榜峇鲁路延伸至亚历山大路,包含七座山头:武吉扎谷(Bukit Jagoh,现阿卡夫山庄)、华盛顿山(Mount Washington,现山顶花园)、武吉拉丁马士(Bukit Radin Mas,现花柏山)、武吉慈明(Bukit Chermin,现岌巴俱乐部)、武吉柏莱雅(Bukit Berlayer,现拉柏多公园)、武吉特丽莎(Bukit Teresa)及武吉宝美(Bukit Purmei)。
4. 阿卡夫山庄:
阿卡夫山庄原位于武吉扎谷,但人们都以隔壁的华盛顿山来说明它的位置,现在的位置是直落布兰雅埔(Telok Blangah Green)。据本地文史资料显示,它是本地富豪汪声音(Ang Seah Im)于1900年代建造的欧式别墅,后来因破产拍卖,在1916年被亚都拉曼·阿卡夫(Syed Abdul Rahman Alkaff)以3万2000美元买下。阿卡夫(Syed Shaikh Alkaff)在1852年从也门来新加坡经营香料、咖啡和房地产生意,亚都拉曼是他的侄儿。1932年亚都拉曼获颁太平绅士,山庄盛极一时,高官富贾云集,1936年中华民国青海省主席马麟访新,也曾在山庄举行盛大茶会。
如今遗落在山里的军事遗址有两处,位于山脚下的防空壕“声音地堡”(Seah Im Bunker)就在声音停车场西北角一棵巨大老树后,穿过围栏走进丛林20米就能看到地堡的入口,地堡旁残留一门二战火炮,因此较多人知道。另一处据知是在花柏山环道(Mount Faber Loop)的炮兵指挥室(Faber Plotting Room),英军在二战时期从这里控制新加坡岛上的15个枪炮发射点。它隐藏于道路旁草丛里,从入口走下陡峭的阶梯,才能在黑暗中看到以前军人使用的房间,为了安全及预防有人违法潜入,目前入口的铁闸已经上锁。
3. 小鱼尾狮:
1845年初,殖民地政府为了在山上设立航海通讯旗杆,以取代绝后岛(现圣淘沙)上的信号设备,调派驻扎在印度马德拉斯(真奈)的工程师Captain Charles Edward Faber,率领来自印度的囚犯,在天猛公(Temenggong Daeng Ibrahim)山下的黄梨园与山坡的丛林间开辟出一条上山的蜿蜒小路。山路建成后,直落布兰雅山正式易名为花柏山,以纪念Captain Faber的贡献。
观景台下层绕着山头一小圈的回廊有16幅浮雕,介绍新加坡历史、文化建设和交通设施等重要发展里程碑,走完一圈等于走过历史长廊,是对岛国的认识也是对历史的重温。
二战时英军向日军投降前,附近吉门营房的剩余兵士曾经退守到阿卡夫山庄;后来日军占领此处并设立司令台,也为了躲避盟军轰炸而在山中筑有防空壕和碉堡。战后山庄曾被英军占用,但最终遭遗弃而破败。目前阿卡夫山庄是一家意大利餐馆,也是受保留建筑。
直落布兰雅是新加坡的第三个卫星镇,时任于国家与城市规划署的前总统王鼎昌,负责规划市镇发展蓝图时建议保留花柏山,把直落布兰雅发展成一个以山为中心的新镇。这样的理念后来体现在直落布兰雅山西边山脊的一片树林里,那里建造了全长1.3公里的Z字形高架钢筋步道,步道最高与最低点相距68米,等于23层楼高,其中一段种植了能吸引鸟儿的蜜果树,因此从上到下除了可走捷径到亚历山大路,还可以感受在高空中与树木齐肩,听风吹树叶响,虫鸟鸣唱,穿梭奇花异草的体验。
花柏山与直落布兰雅山原本就是一座山体,被亨德申路切开后,终于在2008年被线条美丽的波浪桥连接起来。它是新加坡最高的人行天桥,总长274米,最高点离地面36米,采用钢拱支架及平滑娑罗双木(yellow Balau wood)建构四涛三谷的波浪造型;精美设计使它在2009年荣获“总统设计奖”。
从阿卡夫山庄的台阶下来,继续往前又是另一半圆形台阶,拾级而上就到了梯阶花园。这里原本是华盛顿山,业主是杨姓富商,在1960年代,成都僧人成元伽舍波(Kassapa)从杭州、香港、缅甸、槟城辗转来到新加坡,获得杨氏捐献华盛顿山兴建佛寺,而英国军方也在1970年捐赠阿卡夫山庄,作为世界佛教社开设的佛教学府。万佛寺在1966年落成,在山巅的建筑群有千佛宝殿、五层宝塔和石台,70年代时任新加坡旅游促进局主席的邵仁枚,还自掏腰包把整座殿顶都装上霓虹灯,入夜时分绽放迷人色彩。1973年第七届东南亚半岛运动会的圣火坛也设在这里。
这里有缆车站、纪念品店和山顶花园餐馆,餐馆有价廉物美的乐龄套餐,婚宴会场和百万景观洗手间,在徐徐山风里边享美食边赏满山绿树和往来于蓝天大海的缆车,或者选择在缆车包厢中享用精致晚餐饱览海岛夜景,是多么惬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