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制手工皂近年在本地兴起风潮,更多消费者出于肌肤问题和减塑环保等考量而舍弃沐浴乳,重新拿起肥皂。一些人更加入制皂行列,创办独立品牌。
四名制皂人受访分享入行契机,解释手工皂与量产皂的分别,以及选购和使用手工皂时应注意什么。她们期待更多国人认识手工皂,了解洁肤护肤原来可以更简单,返璞归真。
出于肌肤问题和减塑环保等考量,本地冷制手工皂兴起;一些人更加入制皂行列,创办独立品牌。
有些品牌进一步做出其他环保安排,例如Rough Beauty让顾客选择是否以旧杂志包装肥皂,也会重用顾客捐出的纸盒和气泡布。此外,造型欠佳与肥皂切割后的尾端会折价售卖,而不是丢掉;每周五开放工房,方便顾客自备容器购买某些产品。
制皂人为环保拒外国客
手工皂含两种油脂
冷制与热制的基本原则一样,利用油脂和氢氧化钠产生化学反应,一般多选用原型材料,加工程度较低。
●牛皮癣患者可优先考虑含姜黄、膨润土(bentonite clay)或死海泥(Dead Sea clay)的肥皂;含盐或咖啡渣的磨砂肥皂也是不错选择。
她坦言,当时不确定皮肤改善是否归功于手工皂,毕竟湿疹的导因往往相当多样化,但她至少理解到手工皂不会导致皮肤进一步恶化。
纵观本地20多个手工皂品牌,卖点多为采用冷制法及严选材料;香氛靠精油而不是香精,若有任何添加物也是源自天然植物。比较手工皂和量产皂的材料,发现前者容易看懂,没有一堆艰涩难懂的人造添加物的化学名字。
手工皂的制作方法可分三种:冷制(cold process)、热制(hot process)和热融法(melt and pour)。
换言之,一定要细读肥皂的材料单,而不是单看行销标语。一些肥皂标榜“天然”(natural),但其中可能只有一种材料是源自植物,而且可能分量极少。
热融法则是选用预先调好的皂基(soap base),直接加热溶解;像下厨时选用预调酱包,酱包的材料无法自己决定,但制作较省时。一般看法是,热融法的肥皂不及热制皂和冷制皂优质,因为皂基用了哪些材料无从考究。市面上许多造型精美的肥皂都是以热融法制成。
在她的用心和巧思下,洗干净的饮料盒变身肥皂礼盒,其中大部分由有意减废的环保主义者捐出。卢俐婷庆幸顾客支持她的做法,尽管饮料盒并不符合一般审美要求。她说:“如果不能采取环保的包装方式,我想我应该不会进入这一行。”
译征说:“肥皂制作非常有趣,我都忘了报名上课其实是为了皮肤需要。大约过了半年,才发现早上起身少了一个动作,我不必再剥开黏住伤口的衣服。”
三年前创办手工艺工房Nomadic Penguin的手工皂导师译征说,制皂时应考虑肥皂的洁净度、硬度和滋润度,根据需要变换油脂和分量。她解释,手工皂一般包含两种油脂,即软油和硬油,前者在室温下为液体状态,后者是固体。软油具滋润性,例如橄榄油、杏仁油、核桃油、玫瑰果油、月见草油(evening primrose oil);硬油的作用是防止肥皂过于软烂,且不同硬油会赋予其他效益,例如椰子油的去污功效特強。
诺拉·卡穆莎丽(Nora Kamsari)和手工皂结缘,要从儿子七年前开始学爬行时说起。当时不到一岁的孩子忽患湿疹,她担心类固醇药膏的副作用,又考虑到湿疹可能是饮食、环境、基因或日常清洁用品所致,因此从多方面着手改变生活方式。
三种手工皂制作方法
卢俐婷说:“学习制皂前,我从没听过cold process(冷制),我对肥皂的印象就是味道浓烈,香味有时过重,而且不易起泡。一直到学习了这门手艺,了解冷制皂的好处,才知道自己多年来错失这么多好处。”
译征说:“手工皂最常用的油脂包括橄榄油和椰子油,肥皂的香味可能来自精油或香精,香精的味道较强。肥皂也可以完全不加精油或香精,没有任何添加物的肥皂对敏感肌肤比较好。”
手工制皂确保品质
译征患有湿疹,最严重时会在睡着后不自觉抓痒,早上起身后发现伤口黏住衣服,衣服上可能有血渍。皮肤专科医生配给了类固醇药膏,但分量一般不多,她听说手工皂对皮肤有帮助,“但那时接触的手工皂主要来自台湾,本地售价不便宜,一块肥皂可能卖$17到$20左右。”
下个星期二(2月1日)就是农历新年,试一试用手工皂,洗洁肌肤,也洗涤心灵,过个绿生活新年。
选购手工皂窍门
另一品牌Rough Beauty的创办人周伽恬曾当过护士,知道频繁洗手会导致皮肤变得干燥,因此开始在意护肤用品的材料和制作方法。2014年,她在朋友建议下去马来西亚学习制皂,同一年创办Rough Beauty,并逐步增加产品种类,现在除了用来洗脸或沐浴的冷制皂,还有同样主张以原型材料制成的洗发皂、洁手液和磨砂霜等,大部分顾客为职业女性。
冷制法可说是固体皂中最具代表性的制作方式,基本材料仅三样:油、氢氧化钠(sodium hydroxide / lye)和水。三者搭配后产生皂化反应,成品就是肥皂和具备保湿作用的甘油。皂液搅拌到理想稠度后倒入模具,置于阴凉处风干(晾皂),一般等四至六周即可使用。
她的其他建议包括:
此外是最常见的量产商业皂(commercial soap)。卢俐婷和诺拉指出,商业皂一般包含较多添加物,例如硫酸盐(sulphates),这些成分具备去污作用,但可能变成过度清洁,导致皮肤损伤、过敏。
手工皂品牌各具特色,卢俐婷认为,关键在找到符合自己需求和价值观的。就肥皂特质而言,她说冷制皂应产生适量泡沫,而且不会剥除皮肤天然油脂,用了感觉皮肤柔软、滑嫩。
诺拉说,用了商业肥皂感觉皮肤变干,可能是厂商在制作过程中抽出甘油;具备保湿功效的甘油是许多保养品和护肤品的成分之一,具有一定市场价值,厂商可售卖甘油赚钱,但少了甘油的肥皂,滋润功效必然受影响。
她参加制皂工房Sugar & Spice的基本课,越做越喜欢,三年前辞掉营销工作,当起Sugar & Spice制皂导师,今年准备推出自己的冷制皂品牌Project Bumi。她说:“冷制过程可保留肥皂的甘油(glycerin),有助滋润肌肤。身为制皂人,我们还可以客制肥皂,少用非天然材料。”
卢俐婷说:“我数年前意识到气候危机后,决定采取更具持续性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都能尽一分力,创办My Naked Bar就是希望为地球发声。身为冷制皂制作者,我们能够选择可生物化解并具再生性的材料。而且以肥皂取代沐浴乳,能减少使用塑料瓶,我也有责任确保肥皂包装的碳足迹不会比塑料瓶更大。”
网上有不少手工皂教学视频,但氢氧化钠在我国属管制品。想要DIY手工皂,就得在制皂教室上课。数年前的课程选择寥寥无几,译征先后去了马国新山和台湾上课,也开始使用自己制作的手工皂。
译征提醒,理想肥皂因人而异,可能要经过反复试验,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品牌和种类。“你可能发现洗脸用的肥皂其实适合冲凉,冲凉用的肥皂则洗脸效果最理想。”
关于冷热制法的优劣,普遍上有两种看法;一是两者大同小异,但有人认为,皂化反应中自然产生的甘油会被高温破坏,因此冷制过程较能保留肥皂的甘油,加强保湿功效。
●皮肤敏感者不妨避用人造色素及合成香精,考虑没有香氛的肥皂。
与10年前比较,手工皂在本地的普遍度和接受度大有进展,更多消费者愿意多花一点钱购买手工皂。受访皂师傅认为,本地市场具备增长潜质,原因之一是环保越来越受重视,手工皂一般没有塑料或多余包装,又是本地制造,碳足迹比瓶装沐浴乳小。
许多手工皂品牌创办人原本就主张减塑减废,受访皂师傅都说每次收到外国订单时,会建议顾客直接购买当地的手工皂,因为从本地邮寄手工皂不便宜,而且运输距离越长,碳足迹越大。
●皮肤敏感或患湿疹,可留意肥皂是否包含有助舒缓皮肤的材料,如燕麦、金盏花或药蜀葵根(marshmallow root);避免含有盐、咖啡渣或其他磨砂肥皂。
农历新年将近,试一试用手工皂洗洁肌肤,也洗涤心灵,过个绿新年。
两者的异处顾名思义,前者制作时温度较低,约为摄氏40至60度;热制皂则是在制作时额外加热,方便拌匀,并加快皂化反应,温度可介于摄氏60至100度。另一分别是晾皂时间长短,冷制皂需六至八周,热制皂则往往在48小时内就能脱模切块并使用。
看似简单的制作方法,功夫和趣味在于材料的比例和选用,每种材料都可精挑细选;就像烘焙或下厨,掌握基本做法就能变出N种花样。例如要让油、氢氧化钠和水产生皂化反应,可用现有“食谱”,也能根据方程式计算出如何变换比例,还有更换材料,例如用不同油脂,或以茶、牛奶或蜂蜜取代水,并加入配料如药草和精油,从而做出特质功效各异的肥皂。
周伽恬说:“很多顾客都是因为敏感肌肤而愿意考虑较天然的肥皂。但很多天然皂都是手工制成,因此价钱会比其他肥皂贵。希望更多人可以认识手工皂,以便做出知情选择。”
诺拉开始勤下厨,以原型食材准备餐食,逐步换掉家里的洗洁剂、洗发水和沐浴乳,尽量选用主打天然材料,添加剂较少的产品。她说:“这些产品一般较贵,所以我开始寻找DIY方法,看能否自己制作,节省开销。”
护士因频洗手学制皂
为环保学习做手工皂
为湿疹孩子改变生活方式
Sugar & Spice另一名导师卢俐婷同为孩子而认识手工皂,但出发点不是护肤,而是环保。
她说:“我想给孩子的老师送上让他们高兴而且实用的教师节礼物。”卢俐婷最终决定送上手工皂,并在义安理工学院学基本制皂方法,之后更为加强手艺不停研究、学习和实验,2019年创办手工皂品牌My Naked 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