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芬和丈夫邱豪霆皆来自柔佛新山,热爱烹饪的她经常在家烹煮擂茶,不仅丈夫爱吃,朋友试了都赞好。两年前,她在友人鼓励下开始业余网售擂茶、客家炸肉、酿豆腐等客家美食。两个月后疫情暴发,原本在家教钢琴的她决定停课,全职网售客家美食。“家里有年幼小孩,担心在家教课会增加染病风险,而网课教钢琴不简单,因此停掉所有的课。”
食客在享用擂茶时,还可为擂茶加料,摊主手工自制的酿豆腐包括:豆腐、茄子、苦瓜、腐皮和豆卜(每件$1;拼盘七件$6),酿有马鲛鱼和鲜猪肉,还加扁鱼粉增香,搭配自制辣椒酱,十分好味。摊主不时更新“今日特色菜”,用最熟悉的食材做出让食客回忆的味道。
用擂茶凝聚家人
摊主陈淑芬(41岁)形象与“婆婆”差很大,她笑着解释,为摊位起名“擂婆婆”,是希望让食客尝到婆婆和妈妈煮出来的味道。“婆婆、妈妈们煮东西,绝对不会少这个、省那个,‘擂婆婆’的宗旨就是要让食客找到婆婆和妈妈的味道。”
地址:115 Bukit Merah View
问她为何主打客家擂茶?她笑说:“客家酿豆腐在本地还是吃得到,但要找马国口味擂茶,还是比较难。”
擂茶汤呈绿色,是将紫色九层塔、刺芫荽等,以及花生、白芝麻和炒过的菜放入搅拌机中,加盐调味,享用时加热水冲泡即可。一般擂茶汤会用的苦粒心,由于担心客人无法接受苦味,陈淑芬因而选择不用。另外,为让孕妇和孩子也能享用,她所售卖的擂茶也不加茶,不含咖啡因。
对她而言,制作擂茶,体现家庭凝聚力。“我老公小时候在家吃擂茶,是将食材放入茶钵中再用番石榴树干慢慢地磨。”吃擂茶,最重要的是整道擂茶综合起来的和谐度。将米饭和蔬菜拌匀,搭配擂茶汤,一口米饭一口汤,感受汤的清香,拌饭与汤同吃,又是另一种口感。
营业时间:上午9时至下午2时
擂茶的食材以蔬菜为主,把菜切碎炒香,包括:四季豆、马尼菜、菜心、包菜,再加花生、菜脯炒虾米、大蒜炒豆腐。
#01-61 S151115
“食饱吂(máng)?”,意即:“吃饱了没”,是年长一代客家人见面时的客语问候。在穷苦年代,吃饱是人生大事。擂茶起源约三国时代,开始只是用药汤饭补充体力。战乱时期百姓迁徙,客家人养成吃擂茶的习惯,当时物资匮乏,客家人用擂钵细磨米或茶后招待友人,渐渐演变成今日的擂茶文化。
红山景巴刹与熟食中心里的“擂婆婆”,去年12月31日开业,主打客家擂茶。
陈淑芬的传统客家擂茶($4.50)属马国的家乡风味,两年来不断研究改进。她说:“马来西亚式擂茶融入虾米,口味较重,新加坡式擂茶用江鱼仔,较清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