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医生说,医生了解家属会尝试通过各种管道去帮助患者,如替患者“驱魔”等。“我们尊重家属的观点,不过,如果尝试后无效,还是应该带患者去看医生,接受医药干预和治疗。”据了解,医院也会接触一些民间团体,彼此合作,指引精神患者到相关医药护理网络寻求帮助。
板桥是心理卫生学院的旧名,沈医生说:“和其他医院一样,这里也有需留医的患者,但病情好转后他们就能出院。”其实,精神错乱症患者也能向普通诊疗所或家庭科医生求助,这些医生都受过精神疾病方面的训练,如有必要,他们会建议病患接受专业精神评估。
这对患者和其至亲来说,都是沉重的打击。精神错乱科顾问医生沈佩伶(Dr Amelia Sim,34岁)接受《健康No.1》杂志访问时说,精神疾病是能治愈的,它和其他慢性疾病一样能受控制,患者还是能过正常生活。
“医生能从药物和社会心理支持方面对症下药。”沈医生解释:“抗精神病药物能减缓精神错乱症状,改善病情,例如协助患者减少幻象或幻听。我们也会和患者的家人、心理医生、治疗师、社工、支援专家,一起支援病人,帮助他们应对病情的引爆点,减少病情复发的概率。”
·患者具攻击性
沈医生说:“患者会对幻听或幻象做出反应,让不知就里的人害怕,但要明白这只是病征,就像发高烧时出现幻觉一样,他们并不可怕,也不具攻击性。”
由于痊愈需要时间,越早接受治疗就能更快痊愈。沈医生指出:“正因青春和青年期是关键的人生阶段,及早接受病情和治疗,能更快帮助患者站稳脚步,重新起航。”
(本文摘录自报业控股华文媒体集团出版的第47期《健康No.1》杂志。)
青春年少是充满希望和梦想的时期,但一些人在这重要的个人发展阶段,或在生命进入新里程碑的时候,却患上精神错乱症(Psychosis)。
沈佩伶医生来自心理卫生学院初期错乱症治疗科计划(Early Psychosis Intervention Programme)部门。这个部门照顾16岁到40岁、出现初期精神错乱症状的年轻病人,包括在高等学府求学的大学生,刚踏入社会工作的新鲜人,或是生活出现新转折,例如刚结婚生子,乃至失去至亲的人。
沈医生说,因为存有误解,很多患者的家属开始时很抗拒药物,但他们见证药物的效果后,抗拒感消失了,还加入朋辈支援的行列,毛遂自荐向其他患者的家属现身说法。“他们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其他患者和家属很大的鼓励和支持。”
医学日新月异,现在的药物已大有进步,让人昏昏沉沉、手脚僵硬的副作用大为减少。“我们也能针对病况调整剂量,协助患者如常生活。”
·有精神病会被“关”进板桥
·精神错乱是中邪
沈医生引用法国作家托尔金(J.R.R.Tolkien)在《魔戒》中的名言说:“不是所有踌躇的人都迷失了方向。”她说,很多人对精神错乱患者有很大的误解,“在人生的道路上,精神错乱症患者可能走了较长的路,但绝不是找不到方向的迷途者。”
精神错乱科顾问医生沈佩伶引用法国作家托尔金在《魔戒》中的名言说:“不是所有踌躇的人都迷失了方向。”她说,很多人对精神错乱患者有很大的误解,“在人生的道路上,精神错乱症患者可能走了较长的路,但绝不是找不到方向的迷途者。”
此外,安非他命、毒冰或大麻等非法药物,也会扰乱大脑的化学分泌,导致精神错乱症。
沈医生说,初期精神错乱症患者的世界和现实脱节,他们可能会有妄想或幻听的现象,经常感到极度焦虑及恐惧,或失去正常思维应用的连贯和逻辑性。精神错乱症包括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有些时候,抑郁症和躁郁症(Bipolar Disorder)的病患也会出现类似错乱症的症状。
·精神错乱能靠意志力克服
厘清对精神错乱症的误解
沈医生说,如果发现自己或至亲有精神错乱的症状,便应该及早求医,不要因为害怕别人的异样眼光而饱受病魔折腾。
及早求医免受病魔折腾
年轻人会出现错乱症状,可能是生理、有家庭病史或压力所致。沈医生说:“大脑神经连接异常,导致脑神经短路,或者有家庭病史,都可能导致精神错乱。生理因素加上外来压力,也会有诱发精神疾病的风险。”
·抗精神病药物有副作用
一般人认为精神错乱不需要看医生,靠意志力克服就能痊愈。沈医生说:“有些情况是大脑内分泌错乱所致,要靠药物才能加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