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枣树具耐旱、耐碱、耐热的奇特个性。真难以想象沙漠的不毛之地竟能长出如此佳果,堪称造物主的神奇杰作;有“沙漠面包”的美誉,因便于携带,适合作为旅人的随身干粮,或是办公楼内白领丽人的营养点心。

也被喻为回教徒的生命之果,营养价值高;内含葡萄糖、果糖、蔗糖等单糖成分,极易被人体消化与吸收,快速补充能量。且富纤维质,可助肠胃蠕动,刺激肠胃,加速人体的新陈代谢、消化热能,却又有饱足感;还有抗氧化美容瘦身等诸多好处,尽数集中于此袖珍果子上。

凡斋戒月期间,回教徒经过白天的禁食后,日落后的开斋必先以椰枣和开水开场,有助迅速恢复体力;次日早晨祈祷进食后则以椰枣封斋。可见此果在回教徒斋戒过程中的重要地位。由于日益受欢迎,近年在不少热带亚热带地方,普遍开发种植,作为高效益的经济农作物。

当下买一小袋,长条形椰枣,浅棕色果皮,微皱。椰枣对多数人并不陌生,以其味甜美著称;虽其外貌不扬,内涵却不一般,含多种营养素及丰富矿物质。每逢斋戒月时候,在超市和邻里商店随处可见。品牌繁多,琳琅满目,为回教徒斋戒月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品。

曾在植物园见过此椰枣棕榈(学名:Phoenix dactylifera),据说需七年时间才成熟、开花结果,雌雄异株,英文名称Palm Date,含约会之意;沙漠园丘种植者辛苦,常苦中寻乐,把园丘委婉地称为“约会花园”(dates garden)或“约会树林”(dates grove)。

中文亦称波斯枣、海枣、千年枣等;《草本纲目》也见记载,称“无漏子”,功效竟是“补中益气,止咳润肺,化痰平喘”。

亚洲文明博物馆“唐代沉船”展厅里,也见椰枣踪迹。多个炻器持壶,附有椰枣果与棕榈叶的模印纹饰。那是1998年在印度尼西亚的勿里洞岛海域起获的沉船文物,沉睡海底千年。这项发现说明早在公元九世纪左右,椰枣的使用与相关贸易已经国际化。

椰枣的跨境跨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值得好好品味。何不乘友族节庆,来个味蕾甜蜜的约会?

虽然名称带“枣”,但与华人熟悉的中国枣子大不同;此果属于棕榈科植物,盛产于中东地区,有近万年的人文历史。在阿拉伯神话中更具传奇色彩,故事中的主人翁常出其不意地掏出此神奇果。

邻里水果商店遇见年青老板盛情促销,原味椰枣,纯天然,来自中东的产品,健康养生。

耐旱耐碱耐热

七年才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