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派送喜饼,就比以前的人“好命”多了——驾自己的冷汽车,只须输入邮区,让导航仪引路,不流汗不折腾,半天搞定!更多人选择不亲自送喜帖喜饼,改用邮寄喜帖附上喜饼礼券,让对方去糕饼店自行领取。化繁为简固然好,然而有些事过于简化,失去意义。结婚乃人生大事,一生只有一次,如果过于随便,不尽力去传承一些好习俗,不太应该。一些重要的传统、做法和流程必须保留,值得后人学习。

一时间串串喜庆名词:过大礼、纳采、四点金等,从记忆匣子里一一跃出;虽然不是曲中人,似乎也沾到丁点喜气,感到丝丝甜蜜。

旧年代人们结婚,过程像一首欢快的华乐《喜洋洋》。先是扬琴和笛子进场,开始了准备工作;接着,各种乐器拨弹吹打起来,把气氛推向高潮,直到新娘披上婚纱,敲锣打鼓庄严地向天地宣告一对新人喜结连理。

筹办婚礼喜洋洋

订好喜饼,接下来就是派送给亲戚朋友。昔日私家车不普遍,新人若家里没车会向亲友借,一同请假或利用周末送喜帖喜饼,也就是潮州人所说的“送cake”(潮语)。派送喜帖喜饼那天,车子打满油,大热天在马路上跑,有时还得找路绕圈子,全岛走透透。以前的汽车多数没冷气,上车下车,上楼下楼,虽然大汗淋漓,却也忙得开心。新人携手踏上幸福路之前,必须经过这一身汗水的洗礼。

喜欢旧物,因为它承载难忘的回忆。人的记忆匣子无限大,藏满了大大小小、不同主题的小匣子,喜饼盒就是其中之一。

星期天一大早,邻居家里飘出甄秀仪唱的《一路顺风》,一下就把我带进清晨有花草香味,晚上有朦胧月光的1960年代。

那个年代,人们筹办婚礼,基本上全家人参与,小孩更是开心,除了新年,又多一套新衣。大人工作可多了,布置新房,购置家具,准备拜神祭祖用品等,样样马虎不得,其中一项必不可少的是订喜饼——新人亲自到糕饼店选五颜六色的牛油蛋糕,长辈会叮嘱挑选多种颜色的西饼,寓意吉祥如意、绚丽美好!

对面安哥的《一路顺风》早就在一个小时前播完了,然而,那一句“人生是多么匆匆,你俩多珍重……”将会在我耳边萦绕好几天。

牛油蛋糕古早味

打满车油送喜饼

如果男女双方皆是潮州人,家中长者又很重视传统,则会考虑订做甜甜的潮州“大朥饼”送给亲朋好友。这大而圆的甜朥饼就像韩江广济桥上的明月,特地赶来南洋为海外炎黄子孙证婚。

一个旧喜饼盒,就能看出前人缜密的心思。其“窗口”式设计别具特色。收礼人透过“窗口”,可一窥五颜六色的蛋糕,浓浓喜气顿时扑面而来。小时候,家里偶尔会收到喜饼,见到里头的牛油蛋糕就开心,大人还未打开,小指头透过“窗口”指定要吃粉红色草莓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