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墅独一无二的国王

莫雷斯克的意义与毛姆同在。毛姆一死,莫雷斯克也就“失魂落魄”了。我们来莫雷斯克,无非是来感怀别墅的主人。

说到莫雷斯克的仆人,共有13个,包括六个园丁,个个训练有素。毛姆用六个园丁打理花园,可见他对花草树木的重视。毛姆是第一个把鳄梨种植在费拉角的人。当时,南法进口农业作物和植物是非法的,毛姆把鳄梨树苗装进高尔夫球袋偷运进法国。毛姆有耐心,等了七年,这些树才结果,每年可以采摘三四百个鳄梨。

1964年,毛姆还是立下遗嘱,将莫雷斯克的全部股份证券都留给他的女儿。赠与个人的名单上艾伦列在首位,艾伦可以得到莫雷斯克内部的物品和毛姆所有的版税。

莫雷斯克的第一位来访者是毛姆的妻子西莉,这时他俩不过是形式上的夫妻。1927年7月,西莉到了南法的昂蒂布,毛姆邀她来莫雷斯克共进午餐,餐后毛姆用自己的车送她回昂蒂布。到了昂蒂布,她让人带回一张便条说要和他离婚。1929年,两人离婚。毛姆彻底自由了,但也付出昂贵的代价:伦敦的房子、车子都属于西莉和女儿莉莎,每年还得支付一大笔生活费。毛姆恨得牙痒痒,之后提起她,都没有好话。

莫雷斯克一方面是他的家,在此生活、写作;另一方面是他的社交总部,这里很快成为蔚蓝海岸名副其实的“文艺客厅”:弗吉尼亚·伍尔夫、T·S·艾略特、拉迪亚德·吉卜林、H·G·威尔斯、温莎公爵夫妇、卓别林等都是座上宾。有四种人容易进入莫雷斯克:有头衔的、有钱的、有名的、漂亮的男青年。

那天,我们开车到了费拉角,找到了莫雷斯克别墅,但大门紧闭,不开放。心里的失落可想而知。南法旅游回来后,我找到特德·摩根写的《人世的挑剔者——毛姆传》和黑斯廷斯写的《毛姆传》,两书对莫雷斯克有详尽的描述,我稍微整合了一下:车道的尽头是一所方形的白色房子,绿色的长长百叶窗通向一个大阳台,俯视着地中海。别墅围着一个拱形院落,这个院落是夏天夜晚用餐的好地方。一进门是大厅,黑色的地板,高高的天花板。最吸引人的是毛姆从中国带回来的观音像。还有,沉重的西班牙家具,黑人雕像,镀金木制吊灯和萨伏纳里地毯;壁炉上摆放着一只展翅的金鹰,靠墙有一对黑漆柜子,里面装着东方的瓷器,还有四个窄窄的雕刻得很有装饰感的书架;大厅里摆放着舒服的椅子,两张沙发,一张圆桌上新书堆得老高。其他房间的陈设,就不一一赘述了。总之,整个别墅优雅、奢华、有品位。

赫克斯顿风趣、机智、大气、放荡、邪恶、有魅力;艾伦清醒、 温柔、体贴、要求不高,容易相处,有时喜欢耍点小心机。在毛姆眼里,艾伦最大的优点在于他像爱犬一样忠诚。对一个有钱又有名的老人来说,手下人的忠诚至关重要。

时髦的毛姆夫妇。(作者提供)

很多艺术家、作家都扎堆奔赴法国南部蔚蓝海岸,在那里或长期或短期定居。今年2月南法之旅,少不得要寻寻他们的故居和踪迹。

当然,我最想看的还是毛姆的莫雷斯克别墅(Mauresque,又译玛莱斯科别墅)。

别墅有七间卧室,毛姆的卧室在二楼一角,可以眺望大海。

毛姆与秘书赫克斯顿。(作者提供)

莫雷斯克一方面是他的家,在此生活、写作;另一方面是他的社交总部,这里很快成为蔚蓝海岸名副其实的“文艺客厅”…… 莫雷斯克的意义与毛姆同在。毛姆一死,莫雷斯克也就“失魂落魄”了。

不久,赫克斯顿的病情转危,毛姆赶去照顾他。1944年11月7日,赫克斯顿病逝,毛姆才发现他俩所谓的“厌倦”不过是爱的另一种表现,毛姆后悔且伤心,在赫克斯顿葬礼上,他失声痛哭。

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是毛姆50多年的老友,毛姆比丘吉尔大10个月,两人同在1965年去世:丘吉尔年头,毛姆年尾。丘吉尔常来莫雷斯克探望毛姆,吃饭聊天。丘吉尔195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毛姆至死与此奖无缘。哪有什么道理好讲!

毛姆每天上午写作,写作时他背对大海,以免优美的景色干扰他的思绪。他放荡的时候放荡,节制的时候节制。毛姆有肉欲奢华的一面,也有自律严肃的一面。他每天有严格的作息计划,任何人包括来宾都不许打搅他的生活节奏。毛姆曾邀请一位年轻的作家来莫雷斯克作客,给他提供良好的写作环境。年轻人被这里的景色迷住,没心思动笔,天天吃喝玩乐,要么泡在游泳池里,要么打网球玩桥牌。毛姆很生气,对他说:“我请你来这儿,免费提供吃住,并非让你在游泳池边懒懒散散混日子的。”

赫克斯顿死后,很多关心毛姆的人给他介绍秘书,他都不要,他早就有了安排,在等艾伦回来。1945年,毛姆的新秘书艾伦正式上岗了,或者说上位了,接替赫克斯顿留下的位置。其实,毛姆在1928年就认识艾伦了,当时艾伦18岁,花样年华。有赫克斯顿在,艾伦只能“靠边站”,没法进入毛姆的生活中心,但毛姆一直和他维持着亲密关系,没有断过。如今,艾伦35岁了,外表远非昔日的俊美。但毛姆身边需要一个人陪伴。毛姆最后20年,就是由艾伦贴身照顾的。

写作时他背对大海

毛姆的一生比他的小说还要精彩,他这一辈子值了!

家务问题危机

(本文小标为编者所加)

不过有一阵,毛姆有意将莫雷斯克卖掉。1937年,毛姆在家务问题上发生了危机,他和秘书、管家兼伴侣杰拉尔德·赫克斯顿的矛盾爆发,这一切源于赫克斯顿无节制的酗酒。“酗酒意味着失去控制和邋遢,而毛姆的两条最重要的美德就是自制和有条不紊。因此他不能容忍。”这一年,赫克斯顿45岁,他一生中最美的年华已经在他主人的阴影下消磨殆尽,他开始有怨、有恨,怨恨就转化为借酒消愁。毛姆对莫雷斯克别墅厌倦了,这里有着赫克斯顿因酗酒带来的种种“劣迹”,但他对赫克斯顿仍有感情,他们达成一份协议:赫克斯顿不再喝酒,毛姆卖掉莫雷斯克,在伦敦购一幢楼房,开始新生活。

别墅座上宾有四种人

1937年12月,毛姆和赫克斯顿去印度旅行。我们知道毛姆对马来半岛、婆罗洲、南太平洋岛屿兴趣很大,出版过小说集《木麻黄树》和《阿金》《一片树叶的颤动》。毛姆一直没去印度,不写印度,因为他认为印度是吉卜林(Kipling)的天下,关于印度的好小说被吉卜林写光了。其实,毛姆一直关心印度,他正在构思一篇与印度有关的小说(就是后来的《刀锋》),所以,他觉得有必要去一趟印度。毛姆和赫克斯顿在印度住了四个月,走了很多地方。也许印度之行,改变了毛姆的想法,出售莫雷斯克的计划中止了。

陪伴毛姆晚年的艾伦。(作者提供)

1956年4月,好莱坞明星格蕾丝·凯利嫁给摩纳哥王子,这场婚礼轰动世界,费拉角紧挨着摩纳哥。作为有地位的近邻,老作家毛姆受邀参加皇家婚礼。毛姆送给这对新人的礼物是他的一套皮面装三卷本短篇小说集。应毛姆的要求,出版社寄来了书,毛姆坚持付款,并语中带刺地说:“没有理由让这家摇摇欲坠的海涅曼出版公司为王子和他那位大概还算贞洁的新娘的婚礼而支付一笔钱。”婚礼十分铺张,有成桶的俄国鱼子酱,堆积成山的鹅肝,成河的香槟。毛姆的出席显然成了焦点,《生活》杂志报道的文章中,最大一幅照片竟然是毛姆。

1954年,为了避免死前立遗嘱这一类事的烦恼,毛姆把莫雷斯克变成了“莫雷斯克别墅私人股份公司”,名义上归他的女儿莉莎所有。文件签署后,毛姆又后悔了,整天为莫雷斯克不再属于他而忧心忡忡,觉得在自己的家里好像成了客人。实际上,毛姆的忧心是多余的,他一直在此终老。他是这栋别墅独一无二的国王。

对毛姆而言,写作不仅是他的职业,更是他的日常生活。他高寿(1874-1965),活到91岁,晚年仍有不衰的创作激情,1944年,在他70岁时出版了小说《刀锋》——他一生最伟大的作品。毛姆生前,很多评论家认为毛姆不是一流作家,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毛姆的小说更受欢迎,畅销不衰;而不少所谓的“一流作家”的作品已经无人问津了。能写出《刀锋》《月亮与六便士》《人性的枷锁》《寻欢作乐》的作家,怎么不是一流!毛姆的成功不是偶然、不是运气,他半辈子在书桌旁,半辈子在路上——在路上也是为了搜集写作素材。

重新装修后,1927年,毛姆搬进莫雷斯克别墅。之后,一年大约有半年在此度过。另半年去各地旅游;或去英国、美国参加他的剧作首演;或选个喜欢的地方疗养。毛姆在此一住38年,直到他1965年去世。

1926年,毛姆看上里维埃拉区域费拉角一处白色宅邸,这是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在1895年至1909年住过的。不过,它已荒废多年,没人住了,因为谁也不愿花一大笔钱去收拾。毛姆开了价,但房产主人嫌低,不答应。经过六个月的讨价还价,最终成交,毛姆成了新主人,别墅起名为:莫雷斯克。

到了1965年,毛姆的身体几乎垮了,情绪暴躁,喜怒无常。这一年12月8日,他在花园里跌了一跤,12日又摔倒在壁炉前,夜里起床再次摔倒,艾伦连夜把他送到尼斯的医院。昏迷几天后15日死于医院。由于当时法国的一条法律规定,死在医院的人需要做尸体解剖,因而又用救护车把毛姆送回莫雷斯克,艾伦16日发丧,宣布毛姆死于家中。

毛姆回到莫雷斯克,仍旧过着以前的日子,但赫克斯顿酗酒的恶习还是改不掉,他的身体日衰,不能胜任秘书工作。也许,他俩都“厌倦”了对方,毛姆和赫克斯顿决定分开,毛姆给了他一大笔钱。这时毛姆心里已经有了赫克斯顿的接班人——艾伦。

尚·考克多(Jean Cocteau)在费拉角也有一栋别墅,距离毛姆的莫雷斯克不远。1950年春天,友人请考克多来圣·索斯比别墅晚餐,考克多对这座海边建筑一见钟情,最终断断续续在这里住了13年。遗憾,别墅不对外开放。不过,那天运气不错,打理花园的工人允许我们进到别墅的院子参观,只是室内在施工,不得进入。不过,外围的庭院及墙壁、石子路已经非常“考克多”了。考克多偶尔会来毛姆的别墅串门,一起用餐。毛姆喜欢等客人走后,评论一番,如果考克多用餐时滔滔不绝……之后毛姆会评论:“他这是为仆人们的利益讲话。”不过,毛姆同意考克多关于小说的定义:文学是一种我们尚未理解的记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