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导说他喜欢我的小说,他喜欢小说中的沧桑感,他想把我的小说改编成电影。1987年经过39年后再回到中国大陆,在上海又与谢导见面,终于把他改编我的小说这个想法落实下来。谢导带我到他家乡浙江上虞去游玩,参观了他的谢家老屋,在绍兴咸亨酒店里我们两人喝光了一坛女儿红,那是我喝过最醇厚的绍酒。后来我们又游到杭州,下榻西湖边的大华饭店,那是个桃红柳绿的四月天,西湖烟雨濛濛的美景沁人心脾,就是在西湖的游船上,谢导拍板挑中了《谪仙记》,我的小说集《纽约客》中的一篇。这多少出我意料之外,深谈下来,我了解到谢导挑选《谪仙记》的理由。首先谢导非常欣赏李彤这个角色,李彤自负孤傲,不与世俗妥协,不肯向命运低头,是个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人物。谢导熟读《红楼梦》,他说李彤有点像黛玉加晴雯。像李彤这种贵族千金,流落异国的故事,中国电影还未出现过,故事大部分发生在美国纽约及欧洲威尼斯,到中国境外去拍摄电影对谢导来说还是第一次,他愿意接受这个挑战。

《最后的贵族》以酿造悲剧气氛取胜,抒情写意的结构重于戏剧冲突,谢导成功地塑造了李彤这位贵族千金人物。(互联网)

《最后的贵族》有点“生不逢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其实在谢导一连串的电影作品中,《最后的贵族》是一颗珍珠般的精品,一部感人的好作品。

《最后的贵族》1989年上片,当时大环境不利于这部电影的宣传,放映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其实我觉得《最后的贵族》是谢晋导演的一部另类精品,谢导擅长于结构完整戏剧冲突强烈,史诗式的大部头电影,但《最后的贵族》谢导手法一变,拍出一部风格迥异的艺术精品来。《最后的贵族》以酿造悲剧气氛取胜,抒情写意的结构重于戏剧冲突,谢导成功地塑造了李彤这位贵族千金人物。有几段其实是谢导的大突破,我很喜欢陈寅把李彤从牢里赎出来,一同到酒吧倾谈的那一幕,原来剧本中有一大段李彤与陈寅互吐衷情的台词,谢导用美国黑人歌手Billie Holiday一首幽怨低沉的歌声把两人的对话完全掩盖下去,只看到两人时喜时悲的对话表情,酒吧冷清,只有一个昏昏欲睡的黑人老酒保,还有两名烂醉如泥的客人,此时酒吧的氛围与李彤、陈寅的心情完全合拍,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什么话都是多余的了。这的确是谢导的经典之作。

一颗珍珠般的精品

(本文小标为编者所加)

我是1985年在洛杉矶头一次遇见谢晋导演的,由他儿子谢衍陪同。虽然谢导比我大14岁,但我们对旧上海、旧香港有过共同的记忆,两人一见如故,畅谈甚欢。我直觉的感受到谢导是一位热情、朗爽,心存厚道,又有艺术家敏锐心灵的人。我在美国从录像带中已看过谢导几部电影:早期的《舞台姐妹》,后来的《秋瑾》《天云山传奇》《牧马人》,知道他是当时中国大陆最红的大导演,也知道他曾经经过狂风暴雨、血泪斑斑的历史,因此我对他的经历、他的电影作品特别感到兴趣。《舞台姐妹》中绍兴老城韵味十足,绍兴戏的笃班的故事饶有趣味。《天云山传奇》摄于1980年,文革后没有多久,题材敏感的电影已经出现了,后来才知道谢导需要多大的勇气与坚持,才拍出这部电影来。

大纲完成,谢导请作家白桦写剧本,谢导把白桦的剧本寄到美国给我修改。白桦是性情中人,但他没有在美国生活过,有的美国生活细节,他未能深入。我们把电影定名为《最后的贵族》,我把白桦的剧本几乎重新改写了一遍,我把孙正国找来,替剧本分场,他是电影专业,在南加州大学念电影博士。我们最后采用了白桦剧本中最精彩的一句台词:世界上的水也是相通的吗?李彤问白俄乐师。谢导拍片真是认真,剧本写好,他亲自飞到加州圣芭芭拉,我住的城来拿取,因为他还要跟我讨论剧本一些细节,李彤后来纵酒,喜欢点饮烈酒Manhattan,谢导要我带他到酒吧,他也点一杯Manhattan尝尝是什么味道。片子开拍了,拍完纽约的戏,大队人马便迁到洛杉矶来补拍校园的镜头。我从圣芭芭拉开车下洛杉矶去探班,谢导看见我非常高兴,我也见到了几位主要演员:李克纯(黄慧芬)、肖雄(雷芷苓)、卢玲(张嘉行)。当然,还有女主角潘虹(李彤)。饰演李母的卢燕,也住在洛杉矶。聚餐之后,谢导特别要我留下来到旅馆单独给潘虹讲解最后李彤自沉那段戏。他们第二天便要飞往威尼斯了。我跟潘虹说这段戏非常沉重,不好演,十几分钟没有几句对话,全靠演员的眼神、表情、踽踽独行的姿态把李彤内心极为复杂,极端悲怆落寞的情绪表演出来,我把李彤的心境细细地分析给潘虹听。本来李彤一角谢导是属意林青霞,我也赞同,林青霞的外形气质,极像李彤。林青霞都曾飞到上海试过镜了,但当时两岸还未曾真正交流,林青霞被台湾当局拦了下来,李彤便落到潘虹身上了。潘虹是个好演员,李彤是那样的高傲任性,放纵堕落,而潘虹却演得让观众同情她,这不容易。她把李彤演了出来。

我到上海是接受复旦大学邀请做访问教授,两个月访问完毕,谢导不由分说,把我关进兴国宾馆两个多礼拜,从早到晚,谢导和我都在讨论《谪仙记》改编的剧本大纲,他挖掘得很深,从人物个性、时代背景、人生况味,他都谈得很细。有时晚上我们讨论完,我看见他一个人在房中还在沉思,我想他仍在琢磨《谪仙记》的各种镜头。有一回,我们讨论到最后李彤在威尼斯自沉的那一幕,我突然灵感来临向谢导建议加一段戏,在威尼斯露天咖啡馆,李彤自沉前遇到一位从上海漂泊到威尼斯的白俄乐师,乐师为她拉奏了一段幽怨的小提琴曲。谢导闻言,拍案而起,兴奋地叫道:“这个太好了!”小说中本来没有白俄乐师这个人物,电影结尾出现白俄乐师,电影的历史意义骤然扩大,沧桑感浓浓的加了一笔,电影拍成后,威尼斯这一段戏果然变成电影的高潮,最精彩的一部分。无论是潘虹(李彤)的表演、摄影、音乐、取景都可称为谢导电影中的经典之作。我小时候在上海,有一家西餐馆DDS弟弟斯是白俄开的,里面有乐师奏曲。

谢导一连串的电影作品中,《最后的贵族》是一颗珍珠般的精品,一部感人的好作品。

加戏和敲定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