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学校虽曰“学校”,其实是有政治使命的NGO(非政府组织),成立于2016年孙中山诞辰纪念日,办校的三个目标是:“重新赢回执政;签署两岸和平协议;共同探索中华民族未来的振兴道路”。
相对于台湾岛内,北京接受张亚中论述或许还高些。别忘了,习近平2016年11月在北京会见洪秀柱,还说了句“公道自在人心”,只不过,北京任何亲善表现对张亚中的选情而言只会帮倒忙。
这些都是国民党不堪回首的过去。一晃六年过去,国民党又经历了2018年韩国瑜“一人救全党”的短暂荣景,再随着2019年北京抛出“两制台湾”、国际环境骤变与中美关系恶化,香港发生反修例抗争,以及国民党再次闹出总统候选人内斗,结果到了2020年大选更进一步惨败(蔡英文大胜817万票连任),韩国瑜的高雄市长职务也丢了。
许多人记忆犹新,2011年马英九在竞选总统连任时也曾抛出两岸和平协议议题,结果民调支持度应声大跌,只能草草收场。10年后的今天,两岸对立更为尖锐,政治人物只要对北京稍微友善一点都可能被抹红为中共同路人。对于张亚中现象,绿粉们是见猎心喜,期待张亚中的路线胜出,2024年民进党躺着当选。
看张亚中的经历与访谈,人们能感觉他是以学术来实现政治理想,犹如古代儒士创办书院;他最近则是用佛教的“不忍心”来解释自己参选主席的抱负——不忍见台湾走向衰败、两岸兵凶战危,立大愿要“救国救两岸”。
台湾未来的命运如何,关键始终系于岛内政党与民众的选择。作为最大在野党的国民党必须振作,团结拱出最强候选人、而且有所作为地寻找能符合主流民意的两岸论述,否则民进党必定长期执政,台海中期危机也解决不了。而北京与大陆网民能做的,就是至少善待蓝营人士提出的“中华民国”,否则愿认同“一中”的部分台湾人将更没有空间、也会更少了。
其实,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冲击2016年总统选举时提出的“一中同表”,就是张亚中的手笔。当年,“一中同表”迅速被认定为“急统”,引爆了所谓的国民党外省派与本土派的路线之争,本土派担心“同表”论是选举票房毒药,最终上演了仓皇“换柱”事件——国民党撤销对洪秀柱的提名,征召朱立伦参选总统。朱立伦最终大败蔡英文300万票,民进党并一举拿下立法院多数,首次实现“完全执政”。
他叫张亚中,今年67岁,是前外交官、学者,社会活动人士。张亚中名声虽不算响亮,资历却相当丰富,曾是派驻奥地利、德国、拉脱维亚的外交官,任职过台湾陆委会,因不满李登辉的两岸政策路线去职,之后当过台大教授,创办了孙文学院、同时也是两岸统合学会理事长、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理事。
如能赢得政权,那就可以和北京签署正式的两岸和平协议、结束两岸敌对状态,再下一步台湾就能扩展国际空间。
正在进行中的台湾在野党、国民党党主席竞选中,有一名候选人异军突起,在网络投票中爆冷压倒其他对手,在台湾民众普遍冷淡、冷漠以对的国民党主席选举中,撩起了些许热度与话题性。
他还列出明确的行动计划:若当选国民党主席,他就前往北京谈判,争取签订没有法律约束力的“两岸和平备忘录”,之后在国民党内公投争取通过,然后上升为国民党的两岸政策,在2024年与民进党对决。
一些浅蓝的持平之士认为,张亚中所提方案与诉求,核心就是以接受两岸同属“一中”,来换取北京承认“中华民国”的治权与台海和平,其中的构想是值得国民党认真研究与吸纳。然而,在台湾的政治现实中,张亚中要当选,却是非常困难的。他的崛起以及他当选的困难,只更加凸显了国民党的深度困境。
此时,张亚中再次带着他的两岸和平构想再次参加登场,感动了不少深蓝支持者。张亚中称自己的主张是对“九二共识”的升华:政治上两岸主权宣示范围重叠,不分裂但分治,“台湾人是中华民国政府管辖的人民;对岸人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管辖的人民”;“台湾人是中国人,但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统治下的人民”。
至今,国民党没有一个大佬公开回应张亚中的两岸政策,也许是在观望自保,也许是避免为他造势。
浅蓝人士内心也有100个怀疑,首先张亚中的和平构想北京会接受吗?这些年来,他们的切身感受是北京经常连“一中各表”的空间都不能容忍,连艺人说“我国”都可能被大陆网民指控为“台独”,有蓝营媒体人不忿直言“这是欺人太甚”。其次,即使北京这关过得了,台湾主流民意会接受吗?第三、如果少数深蓝民众力挺,主流民意抵制,蓝营会再次面对分裂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