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与拜登此次东亚行的目的高度契合,即强化美国与亚洲盟友和伙伴的关系,释放美国不会因为乌克兰战争分心,仍会聚焦印太事务、应对中国挑战的信号。在这次“抗中”色彩浓厚的出访中,面对大陆武力攻台的提问,拜登显然要展示有力的立场。如果不那么做,很难让亚洲盟友和伙伴对美国参与本区域事务的决心有充分的信心。
如果说上两次是拜登的嘴瓢,这一回到底还是不是口误?
这已是这位美国总统在短短九个月里,三度公开就军事介入台海局势作出有悖于美国对台“战略模糊”方针的清晰表态。
一些西方战略研究员认为,从拜登的表态看得出他的直觉。《纽约时报》在一篇评论中引述曾经担任过前总统奥巴马高级顾问的阿克塞尔罗德(David Axelrod)说:“拜登总是比大多数政治人物更愿意公开自己的想法……他的优点是真诚,他的缺点是,有时候他分享的比他的幕僚希望他分享的更多。”
虽然重申美国“承认一个中国政策”,但拜登也强调,台湾被武力入侵是“不恰当的”,“这将使整个地区陷入混乱,会是另一个与乌克兰的经历类似的行动”。
现场记者再次追问“你会?”拜登补充说:“这是我们做出的承诺。”
从白宫和拜登的幕僚火速澄清看,美国并没有准备好放弃维持数十年的“战略模糊”,更多的是在大陆不断提高对台军事威慑下,强调维护台海安全的决心,对北京发出阻吓的信号,并展示美国的领导力。
延伸阅读
那么,拜登是不是说出了一个他本不该说出口的真相,即美国打算在台湾问题上,放弃数十年来的“战略模糊”?
美国总统拜登又在台湾问题上丢了一枚震撼弹。
和上两次一样,拜登话音刚落,白宫方面快速出面重申,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与对台承诺不变;美国防长奥斯汀也赶紧对领导人的言论作出澄清,强调美国过去数十年的“一中政策”,以及对台海和平稳定的承诺没有改变。CNN则引述消息人士解读,拜登的意思是对台提供武器,而非真正出兵。
不过,台海维持多年的现状也确实在发生改变,北京对台的军事压力不断加大,俄乌战争暴发后,国际社会对台海爆发军事冲突的担忧骤升。中美关系仍在低谷,且看不到任何改善的迹象,北京和华盛顿又各自面对国内的政治和民意压力,这些都会让“战略模糊”转向“战略清晰”的风险上升。一旦走出这个模糊的地带,后果将不堪设想,到时要为此付出代价的,不会只是陆美台这三方。
与经常爱口出狂言、玩边缘政策的上一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相比,拜登是成熟、老练的政客,虽然年事已高,有时候说话口齿不太清楚,但在同样问题上三次“口误”实在很难自圆其说。
这番话让现场的媒体都竖起耳朵。法新社驻白宫记者史密斯(Sebastian Smith)发推特称,拜登的回答“让宫殿(赤坂离宫)简报室里的肾上腺素水平顿时上升”。
华盛顿希望“以台制华”,但台湾问题是北京的红线。拜登访日期间启动的印太经济框架,没有把台湾纳入创始成员,一种猜测是,华盛顿不想过度刺激北京。与此同时,虽然美国极力主张扩大台湾的国际空间,但在呼吁世卫组织支持台湾以观察员身份参加正在举行的世界卫生大会后,也没有参与正式的提案。这些都显示,虽然美国做出各种姿态,但在打“台湾牌”的问题上,美国并不是一些中国舆论所认为的那样,没有任何底线。相信华盛顿也清楚,要用“台湾牌”牵制北京,模棱两可要比把这张牌打尽更有灵活性。
本周一,正在东亚访问的拜登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举行联合记者会时,被问及美国是否愿意动用军力保卫台湾时直接了当地回答:“是的。”
在美日印澳的四方安全对话(QUAD)峰会后,拜登昨天再次被媒体追问,美国对台政策是否有改变时又澄清:“政策完全没有改变”。反反复复的说法,到底葫芦里卖什么药?
美国将军事协防台湾的消息快速引发国际舆论骚动,各方的注意力一下子都转到美国的对台政策上,几乎抢了拜登同日宣布启动的印太战略框架(IPEF)的风头。
去年10月,拜登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举办的市民大会上,曾声称美国将在北京攻台时保卫台湾。去年8月,拜登在美国广播公司(ABC)的一次访问中,被问到美国撤军阿富汗后,台湾还能不能指望美国时,也曾作出类似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