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最佳时机,包括能确保调停成功的可能性最大、阻力最小;中国被视为被动介入而非主动出击,而且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要得到强化,不会被视为从中渔利。
一些欧洲官员与评论认为,中国驻法大使卢沙野上星期的失言风波,是习近平终于肯接泽连斯基电话的导火线,因为卢沙野质疑乌克兰主权国家地位言论引发众怒,中国有必要尽快冲淡其不良影响。
针对4月26日的习泽通话,乌克兰方释放的信息相当正面,泽连斯基形容通话为“长而有意义”,讨论了为实现“公正持久和平而可能的合作”。乌克兰总统办公室副主任西比哈的调子更积极,声称“向停战又迈出了重要一步”。不过,泽连斯基同时强调不会以牺牲领土作为代价来换取和平,真实反映和谈之路绝非一马平川。
另据中国外交部发出的信息,习近平在通话中表明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乌关系的政治基础。这是首先向泽连斯基保证,中国不承认与支持俄罗斯侵占乌克兰领土,也暗指世界各国在台湾问题上不应该双标。
迈出第一步后,中国是否能实质发挥劝和作用,则各方看法不一。质疑者认为,中国出于自身利益必定与俄罗斯抱团抵抗西方的围堵,虽然2月份公布的“政治解决”文件第一条就是“尊重各国主权”,但中国至今都不肯谴责俄罗斯,不要求俄罗斯撤军,因此很难相信中国所称的中立不会是“亲俄式中立”,调停不会是拉偏架。
延伸阅读
欧美普遍给予正面评价,美国肯定这是“好事”,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则指这次通话“迟来”却“重要”。回想起来,一些欧洲高官与政要如法国总统马克龙,为了请托中国下场斡旋还押上政治资本,对于这个结果当然更为乐见。
而中乌元首通话带来的最重要信息,就是中国将派“俄罗斯通”、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赴乌克兰等国访问,就政治解决危机同各方深入沟通。这是一个明确信号,标志着中国以实际行动参与劝和促谈、介入调停的工作开始了。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终于说上话了。这是去年2月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以来的第一次。
另有欧洲官员认为,习近平终于和泽连斯基对话,要归功于马克龙,甚至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也可以记上一功。事缘4月6日,马、冯两人在北京与习近平进行中法欧三方会晤,除了对中国人权等问题提出欧洲的关切外,他们也力促中国利用对俄罗斯的影响力,在调停俄乌战争中发挥更大作用。冯德莱恩在会后透露,习近平表示愿在条件和时机成熟时与泽连斯基对话。在那次会晤后,一些西方评论批评两人无功而返,马克龙还被习近平“反拉拢”。如今看来,他们的游说不是全无作用。
然而,这样的想法未必反映了中方战略计算,更可能低估了在中美竞争格局下中国的抱负。俄乌战争导致地缘政治紧张、连带造成东北亚动荡、世界多国介入台海问题更加不符合中国利益,而中国已多次强调台湾问题才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同样重要的是,在经过不久前促成沙特与伊朗复交后,中国很可能会寻求展示又一次外交成功,显示它在处理国际问题时能提供不同于华盛顿的有效方案。
习近平也大力展示中国的“和事佬”形象,强调中国“既不会隔岸观火,也不会拱火浇油,更不干趁机牟利的事”。这番话暗讽印度、明批美国,所要凸显的是中国“所作所为光明正大”,和其他国家不一样。
实际上,今年2月24日,中国在俄乌战争一周年之际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就显示中国已做好了准备。其中一个重要背景是俄乌战争旷日持久,不论是俄乌或美欧都日感不支,乌克兰酝酿的春季大反攻也没动静。到本月马克龙与冯德莱恩访华“请中国出场”,则时机已成熟,只剩选定具体日子的问题了。
那么是说,北京能成功调停俄乌战争?这又谈何容易,而且也不是任何一国凭一己之力就能实现的目标。但是,中国既已摆出架势下场,就不会只是做做样子,相信它会争取借力使力,协助欧洲早日实现和平或停火。这是比斡旋沙伊复交更难的外交考验,也会是中美的另外一种竞争,反映国际地缘政治走向的又一风向标。
那中国到底是为什么进行中乌元首通话,是被卢沙野逼的?还是马克龙和冯德莱恩的游说有功?真正的答案或许是:中国早就在准备中,一直在等待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