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回归“微物”,不单指艺术品的尺寸,也是周围人物事的象征,曾被忽视,现赋予新意义。展览也令人反思:现下当代艺术世界趋向炫丽的大展,而非策划更粗糙、真实与平凡的展览,此展旨在传达更为日常的故事,微小的胜利,发出沉默、被忽视的声音。微物可以成为更宏大事物的骨架肌理。

马来西亚艺术家吴倩晶的陶艺系列《灯下》,是在每一块直径10厘米的陶砖画上空荡荡空间的光与影,明与暗的对比。

其他参展艺术家包括:新加坡的林荣华,Suzann Victor、Mahalakshmi Kannappan,印度尼西亚的Fika Ria Santika、I Made Djirna、Uji‘Hahan’Handoko,菲律宾的Jigger Cruz,中国的李津。线上展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已上线:gajahgallery.com/exhibitions_0620.php,第二部分自7月10日(星期五)下午1时开始。

美国艺术家Ashley Bickerton在洛杉矶创作的《零碎物小画》取材峇厘岛,没有酒吧的游客目光,而以橘紫色画布为背景,散置在海滩捡来的塑料汤匙、绳子、碎石与损坏玩具等浮物。

冠状病毒来袭,我们该如何立足?当我们习以为常的一些日程,爱去的地方以及酝酿的计划被夺走,还有什么可以依赖?

阿兰达蒂说过:“微小的事件,平凡的事物,被捣碎并复原。突然之间,它们变成故事的漂白骨头。”这次联展展出本区域艺术家居家或在画室抗疫创作的小品,在窄小空间内捕捉周围一些微小亲密的,脆弱但具力量的美的事物。

本地Gajah画廊从印度作家阿兰达蒂·洛伊(Arundhati Roy)的成名作《微物之神》获得灵感,举办线上联展“微物之人性”(The Humanity of Small Th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