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从那时起,她对中国语言文化产生了兴趣,一年后回到家乡完成学业,接着到康奈尔大学进修中文,随即又回到新加坡,历年来曾任出版社编辑、英报记者、文物研究员。如今Gretchen在新加坡定居已逾40载,丈夫是知名城市规划师刘太格,“葛月赞”则是公公刘抗为她起的华文名。
光听Gretchen Liu这个名字,你也许会以为她是名华裔女士。其实她来自美国,父母分别是瑞典和波兰人。上世纪70年代初,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就读二年级的她,作为交换生来到新加坡大学,自此与狮城结下不解之缘。“那年我选了一个感觉上离美国中西部最远的国家——新加坡,就这么飞过来了。”她说。
拿《回望新马早期摄影史:聚焦G.R.兰贝特公司摄影作品》和《来自家庭相簿的肖像珍藏:新加坡李昆昌影相馆》这两部摄影集来说,当年在Gretchen的全程主导下,大量藏于英国和本地档案馆的影像图片被“挖”了出来。这些重见天日的珍贵图片,不仅把这两个分别由西人和华人开设的专业影楼重新放入本地文化史的研究脉络,也为早年的西方和华族摄影师找到了在本地摄影史上的位置。
(晚晴园下月3日下午2时举办英语文化讲座,题为“李昆昌影相馆:反复撰写精彩的新加坡故事”,由Gretchen Liu(葛月赞)主讲。)
与Gretchen相遇是在本地的一场文化研讨会上,后来渐渐发现,眼前是个典型的知识女性,说话明快直接,对新事物甚为敏感,跟她聊天甚是愉快。聊到她当年如何走入本地历史图像的研究世界,Gretchen直言那是一次难忘的历程,每一幅历史图像都是带她走入本地历史文化的向导。她说:“我一向被旧图像所吸引。作为一个外来人来到新的地方,也许眼里就多了一份好奇和敏感吧。”
那也是我第一次见到作者Gretchen Liu这个名字,留意之下发现由她编辑和撰写的历史图册还真不少。自1980年代中期至今,她编撰出版的图片专著有20余部,其中包括《新加坡历史明信片》《大理石与灰泥坯:新加坡国家古迹》《新加坡素描本:一个城市的修复》《莱佛士酒店》《百年国家博物馆》《新加坡大宅,1819-1942》等。
记得多年前第一次读《新加坡:图像历史1819-2000》,一下子被图册里的新加坡深深吸引。从图片看历史还真是奇妙,一幅幅流光影像竟是如此扣动心弦,本是陌生的异域历史会在图像中渐渐变得立体易懂。现在想来,这部图片集应算是我认识本地历史的入门书之一。
细想之下,Gretchen也是个默默做事的文化人,做了这么多好书却一直隐于幕后,近年只因整理捐赠刘抗遗物才较多地出现在公众视野。在愈来愈多人靠着自夸争出位的今天,我依然喜欢这样默默做事的人,依然相信作品若是闪光人们自会看见。如果你有兴趣从图片中多些了解本地文化和历史,我想你也会跟我一样,喜欢Gretchen那些年编撰的历史图册,感佩在流光画影背后她那双专注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