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上班族而言,居家办公虽然可以减少通勤的时间,可是公私空间难分,无形中造成工作时间加长,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却是个必须面对的现实。

公司行号或许可以因为居家办公而节省成本,可是员工却因此得付出健康和挤圧私人空间的成本。这样所可能造成的集体酸痛和酸麻,是不是我们的社会所能夠接受的?更重要的是,未来的新常态是否有机制可以来舒缓这样的集体酸痛和酸麻?

解封一两星期之后,则陆续出现第二批另外两类的病患。第一类是重回健身房,急着恢复到阻断措施前的健身状态,操之过急而受伤的人。第二类是居家办公的上班族。一般人家中没有适合长期工作用的桌椅,大都拿现成的桌椅湊合,加上长期盯着电脑看,颈部长时间静止不动,久而久之问题就来了。就治疗师看来,我属于这一类因长期盯着电脑看而受伤的病患。看牙医时,颈肩进一步承受压力,长期累积的问题就以酸痛、酸麻的方式爆发了。

这四类可以说都是防疫期间应运而生的症候群,其中以最后一类影响最大。居家办公因疫情一跃成为主流,一些组织单位在成本的考量下,开始盤算是否在疫后让部分员公继续居家办公。

治疗师动手之前,习惯要病患把“受伤”的缘由细说从头,我就从看牙医开始说起。说完了,他也不搭腔,接着要我做了几个转头、摆头的动作,然后说:最近来找我的,很多和你有同样的毛病。

7月下旬看牙医时,大概在牙科椅上躺的姿势不对,结果牙补好了,脖子左侧却酸痛不止。本以为忍一忍就过去了,酸痛却在第二天延至左肩,连左臂都隐约酸麻了起来。但居家办公久了,没必要实在不想出门,这酸痛、酸麻也还忍得住,于是又撑了几天。

酸了快一个星期后,才实在忍不住打电话到物理治疗诊所找相熟的治疗师求救。治疗师的预约早就排得满满,只好又熬了五六天,在国庆日周末的前一天,终于看到久违的治疗师。

有前车可鉴,看来折腾我快两星期的问题不难解决。果然脖子在任他既按又拉过一番之后好了大半。身体轻松了,就边接受治疗边和治疗师聊天。原来诊所的业务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不少。除了因为阻断措施期间无法接受治疗的患者回锅外,还因为先后出现两批四类病人。

第二阶段解封初期,诊所迎来了第一批的两类病患。一类是居家期间,跟着线上运动教室做运动受伤,一类是因为跑步而受伤的人。线上运动教室是阻断措施期间没有办法中的办法,可是有些运动如瑜伽、皮拉提需要教练就近指导才能确保初学者抓到窍门不至于受伤的运动。初学者如果以线上运动教室作为开始,受伤的概率就提高了。至于跑步受伤,则是因为阻断措施期间什么运动都不能做,只能跑步,造成许多不常跑步的国人跑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