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网上资料,睿亲王府曾在乾隆二十年(即1755年)经过重新修葺扩建,被乾隆皇帝赐名普渡寺,这也是历史上最后一次修建,距今已有261年了。
明景帝自然没有把皇位还给他,而是尊他为太上皇,然后把他软禁在重华殿。这个重华殿就是后来的睿亲王府。
北京的冬天冷得怕人,紧握的双手感觉不到一丝温暖。我和友人刚逛完太庙,准备步行回到位于东城区的酒店时,走进了一个不知名的社区。在某处我们见到了这尊约1.8米高的青铜像,底部写着:“睿亲王多尔衮”,而铜像身后则是建在高台上,一座不怎么起眼的寺庙。
在互联网上偶然看到一张多尔衮半身塑像的照片,才恍然自己曾到过他的王府。在北京,随便一个不经意的转角处,可能就是某个名人生前的宅院或某个历史遗迹。
如今普渡寺仅剩下山门、正殿、方丈院等建筑物保存较好,其他建筑物已被拆除,失去了原貌,这就怪不得我们当时“有眼不识泰山”了。
史料中说飞扬跋扈的多尔衮有时直接在自己的王府内和大臣商议政事,指的原来就是这个地方!
普渡寺人迹罕至
2013年,据《北京晚报》报道,普渡寺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不知那里是否已经设立说明牌,不然像我这样迷糊的访客可能就要走过,路过,全错过啦。
走上前一看,才从门口上的牌子知道这是普渡寺,而周围就有一条胡同叫做普渡寺前巷。这里人迹罕至,当时只看到两三名相信是附近居民的小孩,在主殿前的广场打羽毛球。我和友人当时也没觉得有什么特别,更不知道关于这座寺院的故事,于是大约逛了一下就离开了。
岂料两年后,我偶然在网上见到这尊多尔衮半身青铜像的照片,样子简直和我当时看到的一模一样,紧接着看简介,才知道普渡寺的前身就是大名鼎鼎的,摄政王多尔衮的“睿亲王府”。
睿亲王府前身是重华殿
睿亲王多尔衮是清朝入关定鼎中原的一个关键人物,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14个儿子,侄儿福临(即清世祖顺治皇帝)继位时,他是摄政王,由于皇帝年幼,他成了大清皇朝最高权力的实际统治者。
我再翻阅史书,得知明朝发生的“土木堡之变”——原本当政的明英宗正统皇帝被太监王振“骗去”,率领50万大军亲征来犯的蒙古瓦剌,结果反被对方俘虏,就在皇位空虚之际,他的弟弟郕王朱祁钰登基为明景帝。瓦剌军原本要用正统皇帝来和明朝政府讨价还价,但见他失去了利用价值,于是将他释放回到中国。
清朝顺治帝在位时,最高权力实为睿亲王多尔衮,他常在睿亲王府和大臣商议国事。乾隆上位后把睿亲王府赐名普渡寺,2013年普渡寺被列为中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却秘藏在一个不知名的社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