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的外墙是用灰、棕、红色的砖块堆砌而成,深浅相间,非常原始和古朴。但里面的设计和陈列却是非常现代化。共分八个展厅,展品丰富,都是老司城遗址出土的文物,辅以图片和文字介绍。馆中展示山环水绕的老司城遗址、土司制度、元明清时期中国西南土司分布图、彭氏政权发展历程、彭氏世袭表、土司文化和土家族习俗。其中最珍贵的文物就是一个长达3.2米,重2500公斤的铜柱,上面镌刻铭文,共有2614字,说明土司制度的核心内容:土司有“世有其地、世有其民、世统其兵、世袭其职”的大权。我钦佩古人的智慧,把文字镌刻在铜器上,留住历史。

老司城位于永顺县灵溪河畔,是中国古代西南地区最大的土司之一。始建于公元691年,200多年后,江西彭士愁父子进入此地并平定各部族,因功授爵,从此成为“土司王”。彭氏土司始于910年,止于1727年,世袭27代,共有35位土司,历时818年,鼎盛时期管辖20州。土司对朝廷唯命是从,忠心耿耿。生活在这里的民族叫土家族,他们没有文字,只有语言。他们使用汉字和学习汉文化。

“中国马丘比丘”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是古代西南地区最大的土司之一,这座神秘古城深藏在山区腹地,老司城区原有八街九巷,还有金銮殿和太极宫。

有了些历史概念后,我们离开博物馆,怀着对古人的敬畏之心,对文化遗产的崇敬之情,走进老司城遗址,触摸历史。历史无情,岁月留痕。一座繁华了近600年的土司王城,究竟有多少秘密被岁月一层土一层砂、一层霜一层雪尘封了?

我们走过“楚南雄镇”石牌坊,站在转角处的“老司城遗址”石碑前拍了个照,因为上面有“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志。这个标志是湖南文化考古所众学者经历数年的研究和挖掘才争取到的殊荣。它成为湖南省首个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中国第48个世界文化遗产。

城内三千户 城外八百家

那个晌午,没有似火骄阳。秋意正浓,秋风萧瑟,带着刺骨的寒意。来自赤道的我们,穿着一身羽绒衣,踏入永顺的老司城博物馆。

在人类文明史上,古遗址是最珍贵的宝藏。数年前我们去了南美洲秘鲁,游览被称作“失落的印加城市”的马丘比丘 (Machu Picchu),感受到强烈的震撼。近闻湖南省永顺县附近有个“中国马丘比丘”,还可媲美意大利的庞贝古城。喜欢访古探胜的我们,迅速把永顺列入湖南旅游行程中。

维持了千年的土司制度

而我们只看到废弃的城墙、寂寞的祠庙、萧条的宫殿木楼、孤零的牌坊雕像,以及铺着各种图案的鹅卵石道。当年的老司城盛景早已曲终人散,烟花飘落,现已成为一座废墟似的遗址和一个孤寂的村落。我们漫步在清冷的街道上,梦回千年。

据知,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唐崖土司遗址及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在2015年7月4日第39届世遗大会上,成功列入世遗名录。永顺县本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没有工业,仅有的亮点是芙蓉镇和猛洞河漂流两处旅游景点。当老司城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后,永顺才渐见着,引起游客慕名而往。

这座神秘古城总面积25万平方米,深藏在山区腹地,盘山而踞,依坡而建。背面是崇山峻岭,奇峰怪石。前面有灵溪河逶迤而过,婉转曲折。经考古学者调查、挖掘、清理和发现,老司城区原有八街九巷,也曾有过“城内三千户,城外八百家”的繁荣,为当时湘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老司城内原有金銮殿和太极宫,金銮殿和太极宫内的装饰除木雕、石雕、浮雕花砖外,还有金、银、铜等金属装饰。因此,老司城也被人们誉为“江南紫禁城”。

这个文化遗产,对中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它体现了迄今已消亡的土司文化传统,反映了土司及土司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消亡过程,见证了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中国古代中华民族大融合和民族区域自治的成功案例。

原来,古代中国以“齐政修教,因俗而治”的管理理念,确保国家统一和稳定。在13世纪至20世纪初,元明清中央皇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土司制度”,委任当地首领担任“土司”,统治当地民族。除了中央规定负担的贡赋和征徭之外,一切军政事务皆由土司自理,职位是世袭的,不受朝代更替的影响,俨如一个自治邦。土司制度形成于宋代,繁荣于明代,鼎盛时中国共有1700多个土司。直到清代雍正初年,清廷国力充实,对西南少数民族实行“改土归流”,才结束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土司制度。

进入遗址,来到老司城码头,只见灵溪河水静静地流淌着,河上有几艘小艇和要游河的旅客。河的对面是一片铺满细石沙砾的路和鹅卵石阶,让游人拾级而上参观遗址。考古学者能够辨认出遗址中哪里是当年的宫殿区、衙署区、生活区、衙署区、墓葬区、宗教区和休闲区等;哪些是墙基、墙体和排水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