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社会过去在谈及种族宗教争议时,总爱归咎“政客煽动炒作”,仿佛民间共识稳固、一片祥和。“真主袜”风波揭示,民间社会对彼此信仰上的认知,依然存在巨大鸿沟,非回教徒尤其不解回教徒极度抗拒他者干预、擅自诠释回教教义的言行。除了政客,当下宗教师、网红皆可带动舆论风向,甚至反过来左右见风使舵的政客,让一场看似“小风波”的争议,酿成冲击力极大的巨浪。
延伸阅读
不同群体的宗教认知差异大
“真主袜”风波一发不可收拾,折射的是不同群体对宗教认知有所差异的现实。事发后,马国非回教徒在购物平台翻出“把佛陀、耶稣等画像印在袜子上”的截图,影射回教徒过度敏感、小题大做。中文舆论不乏“原谅KK便利店无心之过”的主张,呼吁展现回教包容、谅解、宽恕的一面,让斋戒月更具意义。
在另一场合中,阿兹哈更直截了当说:“有回教徒原谅了。如何原谅?这是真主的权力,不是我们的权力。”
《星洲日报》访问的前首相署(宗教事务)部长慕加希,以及马国第二任副首相敦依斯迈的儿子道菲伊斯迈(Tawfik Ismail)等人均认为,“真主袜”事件乃人为失误,既然事主已道歉,马国人应当宽恕,吸取教训后往前看。
然而,在马国回教徒群体中,真主“阿拉”字眼地位神圣崇高,事关重大,切忌亵渎侮辱,绝非“小事一桩”。以回教徒主流舆论领袖为例,玻璃市州宗教司阿斯里在脸书贴文:“对于戏谑真主之名的人,那些仍在犹豫不决是否要采取(抵制或抗议)行动的人,恐怕不确定真主在自己生命中崇高与圣洁的地位。道歉是一回事,但在这样的课题上,教训是必须的。”
警方星期五也表明,不会轻饶动用私刑者。
警方已提控卓伟隆与瑞奇二人。瑞奇星期四(3月21日)在亚庇地庭认罪,被判监禁六个月及罚款1万5000令吉(约4253新元);卓伟隆星期五(22日)也在吉隆坡地庭承认冒犯回教罪,被判监六个月,罚款1万2000令吉。
五双印有“真主”字眼的袜子,在马来西亚掀起轩然大波。政治人物号召抵制,平民则人肉搜索在社媒冒犯回教的网民,且登门索道歉。不同的舆论语境与氛围,构成回教徒与非回教徒在认知与感受上的差异,加剧多元社会的矛盾,也戳破过往“都是政客在煽风点火,民间族群相处好得很”的迷思。
尽管两段视频显示阿杜卡等人相当克制,一再保证无意闹事,扬言此举旨在“解救卓伟隆”,让后者道歉以平息众怒,但人权律师拉蒂花(Latheefa Koya)不以为然。她在社媒平台X上斥责:“这不是回教,这是霸凌,且令人反感。若你认为某人犯了罪,请报警。你无权追踪他的下落,并强逼他在网上认罪。”
谈吐诙谐作风草根、坐拥253万脸书粉丝的网红宗教师阿兹哈(Ustaz Azhar Idrus)也暗示信仰虔诚者不能无感:“别只是冷静,没事。不能,必须痛心疾首。当真主遭侮辱,我们感到心痛,这代表我们对信仰的虔诚。”
类似事件同样发生在沙巴亚庇。脸书账户为Ricky Shane Ca(音译瑞奇)的网民,因为评述“真主袜”的冒犯言语,招致一群人试图闯入其公寓,与他当面对质,但遭保安阻拦。
主流马来报章《每日新闻》则为一篇评论打出《回教要在此国土上遭侮辱到什么时候?》的标题,之后才改为《对产品更警觉能避开宗教争议》。显然,“真主袜”风波中,回教徒与非回教徒群体感受截然不同,媒体舆论氛围亦不一样,彼此回应方式容易触怒对方,一不小心就要擦枪走火。
来自马来武术组织、脸书拥有6万7000名粉丝的阿杜卡(Tok Panglima Aduka)随后发帖探询卓伟隆下落,24小时内一伙人登门卓家,对着镜头要卓伟隆另择时间现身。未及两个小时,卓伟隆在镜头前认错,并向全马回教徒道歉;阿杜卡则主动伸手紧握卓伟隆,重复强调任何族群都不该侮辱任何宗教。
事缘网民卓伟隆在脸书以轻佻语气留言,劝回教徒“别那么敏感啦”,甚至修图把自己人像照放到袜子上,回应怒火中烧的网民。
向冒犯回教者动用“私刑”的行径早有先例。2021年6月,一名送餐员因不满顾客出言不逊,将顾客冒犯自己信仰的视频发进群组,导致五名送餐员上门殴打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