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7000名公众和业界人士已提出反馈。
与此同时,小组也建议陆路交通管理局和私人业界合作,鼓励共享车队,包括德士和私召车等,更广泛地使用电力驱动的车辆。
——赖金月(26岁,研究助理)
要将高度的优雅行为融入国人的DNA需要很长的时间,但至少,我们已开始行动……2040年陆路交通发展总蓝图的策略往正确的方向进行,目前只需优化当中的点子……要达到像其他体现较高优雅程度国家的水平,我们需要更多公共教育,而这个过程要从家里开始,再延伸到学校、工作场所和其他地方。这个过程须是全面且终身的。
陆交局指出,参与者意识到,不同使用者有不同的需要,加上受限于空间和财政等,要缓解当中相互竞争的优先考量并没有简单的方案。
陆交局自去年8月启动公众咨询以来,已举办了四场小组讨论活动、七场与民情联系组(REACH)联办的咨询活动,也通过网络问卷,收集公众对未来陆路交通发展愿景的意见。
马格纳斯同时提到,小组建议陆交局打造有能力应付不同群体需求的基础设施。例如,加强公交设施的指示牌和通告,让公交使用者,尤其是乐龄或体障人士更容易使用公交出行,以及让轮椅使用者更容易乘搭巴士、德士和私召车等。
调查发现,76%的参与者想要一个“便捷”的陆路交通系统,62%希望有个具连接性的系统,而57%则要一个“快速”系统。
我有信心我们可以做到优雅且富有爱心的乘车文化。我记得约10年前,公众搭地铁时都不太排队,但发展至今,我们已取得不少进步,大部分乘客会排队上车,也会让其他乘客先下车再上车,看到老人时也会让座。共享脚踏车和个人代步工具都是新进的交通设施,因此,只要给予更多时间让公众适应,相信会逐渐形成良好的社会规范。
这个15人咨询小组的成员之一,也是领导活跃通勤咨询小组的教育部兼社会及家庭发展部高级政务次长费绍尔博士,昨天在最后一场陆路交通发展总蓝图小组讨论会上,提到上述策略。
建议陆交局采取措施
培养优雅富爱心乘车文化
费绍尔说:“除了公共巴士,我们也鼓励陆交局和私人业界合作,鼓励共享车队,如德士、私召车或拼车车队更广泛地使用电力驱动车辆……我们希望共享空间能在这方面有更多行动。”
此外, 超过一半的公众愿意多等一分钟至五分钟或更长时间,以帮助有需要人士上下巴士和地铁。
小组讨论会参与者张时福(50岁,工程师)平日都会和同事拼车上班,其他时间主要依靠公交出行。他说:“如果当局可以加强环境绿化,让社区周围更美丽,提升旅程体验,我不介意更常步行。”
另外,咨询小组另一成员、公共交通理事会主席马格纳斯说,小组建议当局采取措施,培养优雅且富有爱心的乘车文化。“我们要记住,城市不塑造人,是人塑造城市,公共交通也是如此。”小组也提议发展公交业者和职员的技能,确保他们能理解不同乘客的需求,并给予相应援助。
2040年陆路交通发展总蓝图咨询小组建议,到2040年,将整个公共巴士车队以环保的替代能源驱动。
在塑造更洁净的环境方面,小组提议到2040年,让所有公共巴士以替代能源驱动。
为落实这个愿景,它建议改变街景,让街道更适合步行,以创建更多行人和活跃通勤市镇。这包括加宽走道,及提供更多以社区为主的街道器具,如椅凳和饮水机等。
“部分限制虽可用科技解决,但参与者也同意个人责任是关键,而每个人都需扮演各自角色,确保大众以优雅和安全方式,共用陆路交通系统。”
领导活跃通勤咨询小组的教育部兼社会及家庭发展部高级政务次长费绍尔博士表示,小组也鼓励陆交局和私人业界合作,鼓励共享车队,如德士、私召车或拼车车队更广泛地使用电力驱动车辆。此外,小组也希望未来的陆路交通系统可提倡健康社群、安全旅程,以及洁净的环境。
他说,在设想未来的陆路交通系统时,小组希望系统可提倡健康社群、安全旅程,以及洁净的环境。
——孙伟文(59岁,数据分析师)
小组也建议更广泛落实“安全骑士教育计划”和活跃通勤巡逻,及通过乐龄安全区和其他亲行人的设施,优先关注行人安全,再考虑道路效率。
45分钟抵达工作场所的愿景是可行的,但建议有关当局分析相关数据,进一步了解大部分的车程时间是花在旅途的哪一个环节。例如,若大部分的时间是耗费在从住家到地铁站,我们就可通过更有创意的方式解决问题。
——保健服务雇员联合会会长丹娜乐芝米(K. Thanaletchi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