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前外长马蒂建议
亚细安建立危机管理能力
比拉哈里指出,亚细安不能因复杂的外部形势而停滞不前。相反地,形势复杂开启了更多选项,并有助于创造更多的影响力。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多边性质也让东南亚国家有更多调动空间,这加强了亚细安的影响力。
“我们既然公开表示愿意充当诚实的中介人,就必须付诸实践,不能说这只是个展望,然后希望没人向我们问责。”
座谈会由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高级访问研究员库克(Malcolm Cook)主持,受邀主讲的还有印度尼西亚前外交部长马蒂(Marty Natalegawa)和泰国外交部前常任秘书西哈萨克(Sihasak Phuangketkeow)。
亚细安无法将影响力发挥到最大的更深层原因,在于各国国内政治环境日趋复杂多元。比拉哈里说,各国要在国内取得共识已愈发艰难,在达不到国内共识的情况下,更无法达至区域共识。
他说:“我们必须思考,如何把它们打造成对我们的伙伴有用、有意义的定位平台。我们在这方面并没有拿出创意。”
不过,比拉哈里认为,亚细安还应善加利用现有的亚细安区域论坛、东亚峰会等多边对话机制。
我国外交部前常任秘书比拉哈里(Bilahari Kausikan)指出,亚细安并非没有影响力(agency),但还未充分发挥它的影响力。
马蒂也建议亚细安建立危机管理能力,及早发现可能发生的危机,并采取行动。此外,东亚峰会也应设立“繁荣与和平理事会”,让会员国的大使层级代表定期会面,探讨区域局势。
在如何权衡区域和本国利益上,比拉哈里特别点出,个别亚细安国家如老挝和柬埔寨不应盲目根据外部势力定义自身利益。他不排除,老柬两国如果行差踏错,亚细安日后可能被迫“壮士断臂”。
亚细安国家领导人必须展现更大的领导力,才能在日益多元和复杂的国内和区域环境中,让亚细安发挥更大影响力。
不过马蒂认为,“亚细安10国”的格局不会变化。他说:“我不希望看到亚细安成员国必须离开或被逐出。现实摆在眼前,亚细安10国的局面会维持下去。不过我们必须加倍努力,外交官员必须搭建桥梁,拿出更好的表现。”
“他们如果作出错误决定,将使亚细安面临艰难抉择。我们可能必须舍两国以保另外八国。”
马蒂发言时指出,亚细安须拿出更大的行动力。他说,亚细安既然提出了“亚细安印太展望”,就应该加以落实。
数名亚细安成员国的前外事高官昨天通过视讯参加第35届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亚细安圆桌会议最后一场座谈会,讨论亚细安如何在动荡的世界格局中力争上游时,不约而同发出上述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