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销售经理在疫情期间被公司裁退,失去工作后决定转换跑道,到朋友的粥店当学徒,然后自己开档做小贩,贩卖用心烹调的粥品。
岑健平的孩子只有三岁,突然失业让他备感压力,不过性格乐观的他积极面对挑战,愿意从低学起,更换跑道当小贩。
“这也算是机缘巧合,我有个朋友是开店卖粥的,他让我去做学徒试试看,我做了三个月,觉得还不错。”
“这里也有印度顾客来吃,一般会买鸡粥和鱼粥,他们喜欢比较重口味,只要做得到我就尽量配合。”
走进竹脚小贩中心,有个粉红色招牌十分醒目,这个新档口“稻香粥”刚开业约一个月,老板岑健平(49岁)过去一年经历人生的起落,终于在此落脚,借着小小档口展开全新的人生里程。
汤底熬6小时 煮出顺滑暖胃粥
用心熬汤六小时,为街坊送上一碗碗暖胃好粥。
“现在要做的,当然是先站稳脚步和做出口碑,以后可以创造新的产品如鲍鱼粥、燕窝粥等,也希望可以在其他地方开创‘稻香粥’。”
然而,就算每天对着火炉汗流浃背,只要客人一句称赞,就能让他消除所有疲劳。
“教我煮粥的朋友跟我说,只要用心做,就会有出路,这也是我的信念”
岑健平特地在招牌“稻香粥”旁写上“用心”二字,他说这便是他当小贩的精神所在。
以前吹冷气 如今烘热气 分享当小贩苦与乐
他说:“当小贩的确很累很辛苦,但这份工作的快乐也是来自顾客,当顾客转过头说一声‘好’,就觉得什么都值了。”
岑健平说,要煮出一碗好粥并不简单,而他最在意的就是要有好汤底。
岑健平自嘲,以前的工作都是在办公室里吹冷气,如今却变成“烘热气”,忙起来连吃饭和上厕所都没时间,他可算是真正感受到当小贩的不易。
新加坡小贩文化申遗成功,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让默默耕耘的小贩及许多每天到小贩中心解决三餐的国人振奋不已。《联合晚报》2019年1月到8月,以及2019年11月至2020年9月,先后推出两个系列的《小贩周记》,深入发掘报道小贩中心特色,向读者介绍超过60档既好吃又有故事的小贩档口。由于读者和小贩反应热烈、欲罢不能,《联合晚报》采访团队“接二连三”,从2020年12月起的每周二,推出第三系列的《小贩周记》。
虽说众口难调,但岑健平开业后努力听取顾客的反馈,不断调整粥的味道。他的顾客当中有六成是50岁以上的人士,当遇到年纪较大的顾客时,他会把粥搅久一些,让粥变得较稀烂容易食用。
客人一句‘好’ 什么都值了
“稻香粥”在3月18日开始营业,除了靠顾客口耳相传带来新顾客,也已经开始累积回头客。
辛劳卖粥苦在身,客人赞美暖在心,岑健平用心感受当小贩的苦与乐。
岑健平受访时说,他在广告销售领域打拼20多年,没想到一场冠病让公司“大地震”,他也被列入裁员名单。
岑健平对于小贩事业充满想法,他计划未来不定期更换菜单,推出不同粥品给顾客新鲜感。
他说:“去年8月我在家办公时接到上司的电话,她一开口说‘不好意思’,我就知道自己被裁了。”
他说,如果继续打工当销售经理,很难确保几年后不会再被裁员,他于是决定和朋友合资,标下竹脚小贩中心的摊位,自己创业当老板。
他说:“必须要舍得下料,而且我的汤底都得熬六个小时以上,要通过很多步骤才能煮出又滑又顺口的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