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先生则表示,若是直接将场地封锁,可能会影响到其他遵守安全距离措施的运动人士。“不如在场地上安放告示牌起个警示作用,提醒居民不可超过两人以上群聚。或许可以增加安全距离大使定期巡逻这些群聚热点。”
近期后港、巴西立等地皆出现整座组屋居民得一起接受冠病检测的事件,让陈先生很担心,因此曾鼓起勇气上前劝说居民,“不少居民只是点头回应,但隔天还是照旧在羽球场出现。”
周先生表示,近期义顺、后港等地陆续出现社区感染确诊病例,受影响的整座组屋居民都得做检测,不明白为何在这种情况下,还有居民要“以身犯险”。
“原本旁边的篮球场上也经常有人打篮球,但居民在上个月反馈后,当局一周前将篮球场用围网封起来,结果反而导致更多人挤在旁边的羽球场上。”
居民建议市镇会赶紧设立告示牌或将场地围起来,以免形成新的感染群。
记者昨天(6月2日)到循环路第64座组屋旁的羽球场,发现羽球场上竟同时出现20多人打羽球,其中多数是9岁至13岁的孩童,当中不乏家长在旁边陪伴。
据《海峡时报》报道,记者走访大巴窑、中峇鲁和牛车水时,发现至少有15人没有戴口罩,有18组人超过了两人限制,人数均在三至六人。多数是在组屋邻里的公共场域里。
“待解封后,大家再来玩也不迟,虽然有时候呆在家里很闷,但可以找其他方式消遣,没必要一群人挤在羽球场里,每个居民都应该为防疫尽一分力。”
陈先生表示,照理说若是只有两人在场地上打羽球还算安全,但不少居民却“钻空子”,“有的是四人组队一起玩,有些相熟的休息时还会围坐在一起聊天,原本仅限两人使用的羽球场,如今却挤了20多人。”
临床心理学家周泳伶博士认为人们因“疫情疲劳”而违反防疫条例。她解释,每天看到跟疫情相关的新闻会减少人们对病毒的恐惧和焦虑。
“共有两组超过10人各自占据篮球场一边的篮筐打篮球,羽球场上则是至少四人在一起打羽球,旁边的游乐园更是有六七个小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跑来跑去,时常还能看到有人将口罩拉下。”
“许多人已习惯并享受逐步放宽的限制。目前收紧的措施只会增加‘疫情疲劳’。”
家住义顺环路的周先生(50岁)拨打本报热线申述,义顺环路第139座组屋旁的篮球场、羽球场每晚都有人聚集,每逢周末聚集人数更超过20人。
居民陈先生(50岁)说,这种情况已持续半年多,每天傍晚5时至晚上9时许多,羽球场上聚集近十多二十人在玩耍。
住在勿洛蓄水池路的杨先生(53岁,仓库管理员)则表示,附近羽球场上每晚会有至少六名20多岁的年轻人踢藤球,他曾前后两次向当局反馈,但当局人员到场查看时,这群人就立刻作鸟兽散。
居民建议设告示牌
《联合晚报》近日接到来自义顺、麦波申、勿洛等地区居民的投诉,指自家门前的羽球场、篮球场成群聚热点,每天傍晚开始有多人聚集打羽球和藤球。
普里亚(32岁,家庭主妇)则说,现在是学校假期,孩子活泼好动在家呆不住,才带他来楼下玩。有提醒孩子戴口罩,回家后会冲凉和换洗衣物等。
每晚5时至9时聚集者众
新加坡心理学会会长曾懿琳则认为,人们可能是想逃离不安全的环境,或者持有乐观偏见,低估受病毒感染的可能性,才会违反防疫条例。“在这困难时期,我们更应该表现出善意,鼓励人们遵守防疫措施。”
今年1月到3月,超过600人因没有遵守安全距离和管理措施,以及没有戴口罩被罚款。其中,针对不戴口罩行为的罚单则有超过350张。
从5月16日至6月13日,政府进一步收紧防疫措施,聚会人数限制则从五人减至两人。与此同时,所有餐饮场所只能打包,不能堂食。
陈先生说,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继续发生,他建议市镇会应该派人将整个羽球场围起来。
义顺和勿洛的“羽球场”情况类似,每晚5时到9时聚集多人玩耍。
坐在长椅上陪孩子玩耍的拉米尔(31岁,家庭主妇)表示,自己的孩子今年10岁,有提醒他时刻戴口罩,还亲自下楼陪同,确保他和其他人保持距离。
今年1月到3月 逾600人违例被罚款
陆路交通管理局发言人说,交通大使和巴士车长等工作人员,今年平均每个月都会遇到10个不戴口罩的乘客。
全岛各邻里的的羽球场及篮球场成为群聚热点、循环路羽球场竟挤入超过20多人打羽球,不少孩童玩得尽兴后才戴上口罩,休息时也多人围坐一起,居民多次上前提醒,但大家无动于衷,担心这会成为增加疫情传播的隐患。
永续发展与环境部指出,自宣布收紧防疫措施,虽然多数民众继续遵守,但仍有少数人违规。除了不戴口罩,最常见的违规行为包括超过人数限制的违法群聚,以及在餐饮场所跨群体聚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