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进思想很快就蔓延到本区域。2002年起,印度尼西亚的峇厘岛、首都雅加达接二连三出现炸弹袭击。沈璧浩认为,防止激进思想渗透的工作因此更艰难复杂。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新加坡经历过一段种族关系紧张时期,独立后我国种族关系朝和谐的方向发展,随着信息传播的速度不断加快,促进族群和谐的工作现在面临新的挑战。
“我祖父正好看到,拿起扁担,一个人站在桥上阻止他们过去。我祖父战前就在那边生活,所以他们也非常尊敬他,不敢妄动……有村民跑回村里告诉马来族的地方领袖,地方领袖赶到现场,阻止了那场暴动。”
延伸阅读
沈璧浩也分享了1992年,他和一名印族回教徒同事出国公干时的遭遇。当时第一次海湾战争刚结束不久,海外生意伙伴不断向他的同事灌输激进的宗教思想,还介绍一些刊物,图片里尽是“蒙着脸,只露出一双眼睛,提着刀枪的战士”,让沈璧浩心惊胆战。
沈璧浩的外祖父住在樟宜的马来乡村。1964年,那里险些发生种族暴动。
防止激进思想渗透更棘手
沈璧浩说,外祖父到公共水喉挑水时,看到一群年轻的马来族村民,“绑着头巾,拿着贡邦鼓、巴冷刀”,要过桥到较多华人居住的村落去闹事。
那次事件后,沈璧浩的外祖父和其他村民都轮流守夜,以策安全。
沈璧浩在“种族与我们”圆桌对话会上,从历史视角和亲身经历探讨新加坡种族关系几十年来的变化。
“那时多么危险。虽然看起来表面上平安无事,但是一个小火花就能把它烧起来。”
沈璧浩说,如今在网络发达的年代,有些信息在社交平台上能公开看到,但也有些比较隐秘,通过WhatsApp私聊传播,很多不实信息不一定能及时纠正。
事件后,很多马来村民做了糕点送到他外祖父的家,可见大家生活在这个土地上,都希望能在和谐的环境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