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挑战是物色合适的特刊撰稿人,郑伟权说:“特刊一些关于广惠肇风俗和碧山亭历史的内容,要找对这方面有深入了解的撰稿人不容易。”他特别提到文史研究员林志强为《150周年纪念特刊》撰写的梅湛轩家族生平事迹,这部分内容是《140周年纪念特刊》没有的。
谈到筹备特刊的挑战,郑伟权说找照片最困难。“我们没有一个很好的照片存档系统,因此花了不少时间整理和找出历年来的活动照片。幸好电视台之前制作《星洲头家》系列时,曾要求我们提供旧照片,所以当时已整理过一次。另外,出版《140周年纪念特刊》时也用了一些,所以我们这次只需补上一些新拍的照片。”
陈振声也赞扬碧山亭对国家做出的贡献:“现在整个碧山新镇,其实以前是碧山亭的土地。如果当年碧山亭没有把土地腾出来,让国家兴建今天的碧山新镇,那么几万户家庭就没有机会在这个美好的新区里居住、学习和玩乐。”
有150年历史的广惠肇碧山亭在过去一个半世纪为照顾新加坡各阶层人士,特别是弱势群体做出显著贡献,这种为国家和社会奉献的精神,值得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据悉,碧山亭原定在2020年举办150周年纪念庆典并出版特刊,但由于冠病疫情肆虐被迫取消所有活动,特刊也延后到今年出版。《150周年纪念特刊》主编郑伟权说,特刊自2020年底开始筹备,前后九个月,包括制定特刊文稿范围,向前报人及学者征稿,搜集有关活动资料和照片,到封面与内页设计等工作。他特别感谢碧山亭常务对他的信任,以及特刊小组成员和各学者给予的帮助。
教育部长陈振声在广惠肇碧山亭《150周年纪念特刊》发刊式上致辞时指出,从开办学校到腾出土地供国家发展,碧山亭的历史反映了一种“新加坡精神”——不仅希望这一代国人过得好,更要让下一代过上更好的生活。
广惠肇碧山亭创立于1870年,是由中国南来的广州府、惠州府和肇庆府三属人士发起购置的坟地,现由16个成员会馆南顺、宁阳、中山、番禺、花县、冈州、三水、东安、顺德、清远、增龙、惠州、肇庆、高要、鹤山和恩平联合管理。前天(29日)举行的发刊式,同时举行16属会活动基金颁发仪式,各成员会馆都派代表出席。
郑伟权说:“这本特刊可以说是12年前出版的《140周年纪念特刊》的延续,但补充和增添了一些之前未曾记载的史料。其中记述了这10年多来碧山亭的发展与活动,碧山亭文物馆的成立是其中一个主要项目。”
陈振声在致辞时特别提到他是广惠肇奖助学金的受惠者,他说:“记得小学的时候,每年都很期望到广惠肇领取奖学金和助学金,以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所以,非常感谢广惠肇这一路来给予有需要家庭的帮助。”
教育部长陈振声在广惠肇碧山亭《150周年纪念特刊》发刊式上致辞时指出,从开办学校到腾出土地供国家发展,碧山亭的历史反映了一种“新加坡精神”——不仅希望这一代国人过得好,更要让下一代过上更好的生活。
碧山亭第106届理事长陈华昌在发刊式上也说:“150周年非常特别,给了我们机会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出版了一本特刊记载了碧山亭的历史和办过的许多活动,回顾了许多感人和辉煌的时刻。150年来,大家为碧山亭奉献出热忱与精力,让碧山亭如此成功。我坚信大家未来还会继续这么做。”
郑伟权说:“纪念特刊的读者群主要不是针对大众,而是社团和学府,方便他们研究本地华人的丧葬习俗和文化。我希望通过特刊把这段历史留下,以起到弘扬和延续华人传统文化的作用,同时也对先贤表达感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