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局和圣淘沙发展局已经展开合作,在导览创新实验室(Tour Experience Innovation Lab)计划下支持和鼓励旅游业者发展自然旅游项目,并将陆续推出超过10个导览项目。

新加坡人口和建筑密集,但菲利普认为本地非常适合“都市踏青”,例如结合大自然和都市环境的南部山脊。“在新加坡踏青是一个比较冷门的旅游项目,但我还是极力推荐游客尝试,体验本地另一番风景,欣赏本地出色的城市规划。”

体验“都市踏青”欣赏出色城市规划

随着户外活动越来越受欢迎,Tribe在今年2月就推出公司首个户外自然导览,让公众通过“逃离”游戏趣味体验圣约翰岛的生态环境,以及了解岛上前拘留和隔离所的历史。导览在短短两个月就获得热烈反应,有大约40名游客报名参加。

疫情暴发后,专门提供户外导览的本地业者无法组团出国,于是转而推出本地踏青导览,受到国外游客的注意,无意间开拓了另类的旅游活动。

其中一名业者X-Trekkers负责人杨振棋说,疫情之前报名的主要是本地人和旅居本地的外籍人员,随着边境开放,公司陆续收到来自国外的询问,也已经接待了两名来自澳大利亚和英国的游客。他们都是来新探望亲友,顺便寻幽探秘。

国家公园局受询时透露,疫情期间本地各花园、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显著增加。武吉知马自然保护区的访客就从疫情前的每年平均40万人次,增加到2021年的近75万人次,增幅为87.5%。

新加坡旅游局旅游景点、娱乐与新景区开拓署长卢旆文受询时说,旅游局乐于支持具有真实、创新和可持续性的企划,进一步巩固我国发展成为顶级旅游胜地。

随着各地放宽出行限制,外国游客开始回流,本地旅游业者注意到,有更多外国游客来新加坡踏青,探寻本地非主流的自然景观。

公园和自然保护区 去年访客人次增近九成

新加坡“花园城市”的美誉响遍国际,滨海湾花园、植物园、动物园等景点的外国游客在疫情前络绎不绝。相比之下,麦里芝蓄水池森林、南部山脊(The Southern Ridges)、金文泰森林等自然公园则较为冷门。

“福康宁位于市中心,来往十分方便。乌敏岛则比想象中的更惊险刺激,踏青路途中有多个陡坡,也有野猴和野猪出没。没想到新加坡也有自然原始的一面,整个过程极具挑战性,但我每一秒都乐在其中!”

公园局自然保护处高级署长林良任呼吁打算前往自然公园的公众,行前到当局网站(safedistparks.nparks.gov.sg)查看最新到访人数。“随着社交人数限制放宽,我们希望访客能为他人和环境着想,遵守规则和指标,以维持公园的安全和生态。”

出生英国伦敦的本地公民菲利普(Philip Townsend, 67岁,教育研究员)坚持每天外出走走,每周更会踏青至少一两次。他最喜欢麦里芝蓄水池森林,那里的地形和植被相对原始。

第二次到本地旅游的菲律宾籍软件工程师丹娜(Donna Soquiat,25岁),在短短一周的行程中就安排了三天时间踏青,体验新加坡的自然景观。

本地未来或有更多踏青导览,菲利普深表欢迎。至于在新加坡踏青有什么注意事项,他说:“这里天气多变,一定要防雨、防晒,准备好水壶,最重要的是有勇于探索的精神,不管面对什么问题都坚持走完路程!”

Tribe特旅精品旅行社合伙人兼合作总监刘育松则说,游客的需求会持续转变,边境重开后最早到来的游客有别于以往,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小众独特的活动,去深入体验新加坡的人文和环境。

双溪布洛湿地保护区内湿地中心(Wetland Centre)的访客则从疫情前的每年平均11万人次,增加到去年的超过23万人次。乌敏岛访客也从早前的每年平均30万人次增加超过7万,去年达37万人次。

丹娜告诉《联合早报》,她第一次来新旅游时主要是打卡各个名胜,这次想尝试不同的体验,因此探索本地的自然公园。她已去了福康宁公园、乌敏岛和麦里芝蓄水池。

X-Trekkers前年推出的本地踏青导览获得公众的热烈反应。杨振棋认为,导览游不仅是带参与者到处走走看看,它最重要的是为参与者提供了增值体验,如介绍特殊的花草树木,让他们更好地了解新加坡的自然生态环境。

旅游局鼓励业者发展自然旅游项目

尽管游客只占公司目前顾客的5%,和疫情前的80%相差甚远,但他有信心,游客需求接下来会显著增加。

有意推出自然导览的业者,也可申请改善体验基金(Experience Step Up Fund)和起步基金(Kickstart Fund)等资助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