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说,过去这些年,她们因为受不了猫屎猫尿的恶臭味而不开窗,向议员与市镇理事会反映后情况没改善。该座组屋早前进行家居改进计划(HIP)时,为了方便翻新厕所,居民被要求把窗户和大门打开,弥漫在空气中的恶臭更让人受不了。

猫福利协会主席维拉古玛(Thenuga Vijakumar)指出,禁令没有阻止公众在组屋内养猫的行为,负责任的养猫规划才能解决问题,忠邦区的“爱猫”(Love Cats)养猫试验计划就是很好的证明。

她受访时说:“10多年前,一只猫在我回家时一直紧跟,我便把它带回家。我不久后又‘捡’了一只,它们开始繁殖,期间家翁又给了我几只,我养到现在的50多只。”

建屋局目前也正对一对饲养10只猫的夫妇采取法律行动。发言人说:“有邻居反映单位一直发出恶臭,我们给予屋主充分的时间重新安置猫咪,他们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义顺集选区议员黄国光告诉《联合早报》,今年5月接见选民时,就有一位居民反映了这件事。“猫福利协会已经开始协助猫主重新安置这群猫。”

组屋屋主养13只猫 不理当局警告被罚逾11万元

黄国光:组屋养猫合法化可避免非法饲养多只猫

黄国光受访时说,只有把组屋饲养猫合法化,才能避免居民非法饲养多只猫咪的情况发生。

建屋局指出,本地曾有一名组屋屋主,在饲养13只猫严重影响邻居生活之后,对当局发出的警告置之不理而被罚11万零300元。

新加坡防止虐待动物协会(SPCA)告诉本报,协会正与有关当局和猫福利协会合作以改善情况。执行理事长桑卡尔(Aarthi Sankar)说:“协会的收容所已经额满,须要社区人士的帮助才能重新安置所有猫只。我们也会协助哈斯马瓦蒂,避免情况恶化。”

邻居口中的养猫人是54岁的行政人员哈斯马瓦蒂(Hasmawati)。她向记者坦承,居住的四房式单位饲养了50多只猫。

他解释说:“通过建立严格的养猫制度,像是为猫植入微型芯片(microchip),能防止公众随意领养猫或将它们遗弃,社区猫的数量也会受到控制。”

记者到组屋了解情况时,电梯门在四楼打开时,一股让人闻之欲吐的恶臭马上扑鼻而来,记者循着臭味来到单位外,还听见屋内传出阵阵微弱的猫叫声。

住义顺环路第365座组屋的黄莉莉(45岁,家庭主妇)日前代表多名邻居联络《联合早报》说,住在四楼的一名妇女爱猫成痴,过去10多年家中猫只成群,目前就饲养了四五十只。

建屋局与国家公园局联合回复本报询问时说,建屋局、国家公园局属下的动物与兽医事务组,以及猫福利协会已经介入这起事故。他们进行家访时发现,单位超过50只猫的生活环境很差,经过检查和评估它们的健康状况之后,再与其他动物福利团体合作,为猫只进行绝育和重新安置它们。

据记者观察,哈斯马瓦蒂的猫都是两三只一个笼,养在客厅里,客厅地板到处可见黄色水渍,相信是猫尿。

桑卡尔也认为有必要取消禁公众在组屋养猫的禁令。她说:“除了注册和植入微型芯片,政府也应确保猫主安装纱门和窗网,而且处罚违例的猫主。”

住五楼的黄莉莉怕猫,曾两次因为有猫闯进她家,把她吓得魂飞魄散,赶紧拨电把丈夫叫回家把猫移走。

义顺一个组屋单位里饲养超过50只猫,居民说过去10多年因为受不了猫屎猫尿的恶臭而不开窗,向议员与市镇理事会反映后情况没改善。义顺集选区议员黄国光说,猫福利协会已经开始协助猫主重新安置这群猫。

何桂花的女儿郭慧思(42岁,教师),因为忍受不了猫屎猫尿的臭味,在去年底独自搬出去住。

义顺环路一个组屋单位里饲养超过50只猫,这些猫只不时闯入邻居家,猫屎猫尿散发的恶臭更是挥之不去。邻居10多年来饱受困扰,已有居民因为无法忍受恶臭而搬家。

七楼居民何桂花(66岁,家庭主妇)说:“打从2007年起,我就一直闻到臭味,跟邻居打听才得知臭味来自四楼养猫的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