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第二阶段已获得超过200万元资金,资助方包括达利欧慈善基金会(Dalio Philanthropies)、葛兰素史克—新加坡经济发展局信托基金(GSK-EDB Trust Fund)、汇丰银行(HSBC)和埃克森美孚亚太区公司(ExxonMobil Asia Pacific)。
第二阶段的调查预计也将持续五年,主要是在第一次调查的基础上填补缺漏,包括对重点区域进行定量调查,以了解生物的分布和密度,以及对新判定的区域和生物群系进行调查。
李光前自然历史博物馆副馆长黄丹威副教授举例,本次调查的一个重点将是研究生活在珊瑚礁内部的微型生物(crypto biome)和生态系统。
新技术无损采样珊瑚礁 探秘海洋微型生物
此次调查的做法不同,团队会使用珊瑚礁自动监测装置(Autonomous Reef Monitoring Structures)进行采样。这个模拟珊瑚礁结构的装置由多个金属板堆集组成,每层之间留有空隙让水流通过,就如珊瑚礁那样。
他在受访时解释,按传统采样模式,研究员须将珊瑚礁敲下取走,再浸入淡水让藏于其中的海洋生物脱离以进行观察,这对珊瑚礁破坏性很大。
延伸阅读
除了珊瑚礁自动监测装置,团队也会利用海底采样器、移动DNA实验室等新技术来提高调查的效率和精确度。
研究员会将这个装置放在珊瑚礁附近水域,等待小生物在里头安家后,再将装置取出拆卸,进行取样研究。这个过程不会破坏珊瑚礁和依附着它们而形成的生态圈,也可允许研究员分析珊瑚礁上层和下层的生物种类是否存在不同等。
第一阶段的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在2010年至2015年间进行,在本地和全球专家以及470多名志愿者的帮助下,对本地三种主要海洋生物栖息地进行取样调查。调查期间共发现37个新物种,以及300多个首次在本地发现的物种。
为更好地了解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也为保育方案提出科学建议,国家公园局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李光前自然历史博物馆与热带海洋科学研究所合作,正式启动第二阶段的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
调查团队希望能进一步完善对新加坡海洋生态多样性的认知,帮助公园局制定更好的海洋保育计划,提升我国的气候和生态韧性。
国家发展部长李智陞星期一(10月28日)在姐妹岛海洋生态园重开仪式上,公布这个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