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10名受访者中,超过四人担心孩子的社交发展受影响,无法很好与他人交流。另有42%受访者担心孩子养成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例如过度使用电子设备。

政策研究所社会研究室助理研究员潘雪敏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年长一辈受访者更重视通过吸取教训来加强体制韧力,例如确保自给自足以及拥有强有力的财政和医疗体系。这种务实的想法或许反映了他们成长的年代那种求存精神。

政策研究所社会研究室主管兼首席研究员马修(Mathew Mathews)博士说:“民众对就业和物价的担忧加剧,精神健康也会跟着下降。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确保民众有信心,我国有足够资源满足他们的需求。即使物价上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

延伸阅读

这意味着,民众是否做好心理准备把冠病视为地方性流行病,仍受每日确诊病例数目影响。

年轻一代自认疫情期间 精神健康持续下降

受访民众认为,新加坡应从冠病疫情中吸取三个首要教训:确保在粮食保障和医疗用品方面实现自给自足(45%);具备强有力的财政和医疗等体系,以应对下一场危机(44%);做好准备应对任何突发危机,不能自满(38%)。

研究团队指出,21岁至29岁的受访群体会这么认为,这可能与他们的职业生涯刚起步有关,还未适应疫情期间新的职场安排。面对不确定的未来,也促使他们重新评估人生方向或目标。

新加坡政策研究所(IPS)团队自前年4月病毒阻断期至今年7月初,共展开52轮网络调查,访问超过2000名21岁及以上的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以了解他们在疫情期间的精神健康和态度转变,以及对疫后的展望和担忧。

40岁至49岁的中年人士也自认精神健康不太理想。调查发现,他们的压力可能来自家庭财务状况。作为上有老、下有小的“夹心层”,除了担心事业受疫情冲击和生活费上涨,还要关注孩子的学业和身心发展。

根据调查结果,年轻一代自认疫情期间的精神健康持续下降,比年长一辈还低。

研究团队提醒,把冠病视为地方性流行病并与它共存,是新加坡对抗冠病的终极目标,而过度关注确诊病例数目,可能是一大障碍。

另一方面,对自己或家人感染冠病表示相当或非常担心的受访者比率,往往会随着每日确诊病例数目波动。这个比率从前年4月病毒阻断期的48%,跌至今年4月底防疫措施大幅放宽后的33%,之后在今年6月初因担心新一波疫情来袭而回升至36%。

过去两年,本地民众对就业保障和财务稳定的担忧,随着冠病疫情的演变而起伏不定。在我国今年4月底大幅放宽防疫措施后,对自己或家人可能失业表示相当或非常担心的受访者比率,从去年10月底的35%降至28%。

四成担心孩子社交发展

年轻一代生长在一个治理相对稳定的时代,因此更重视通过吸取教训来加强社会韧力,强调和谐、同情心和社会责任。

47%的受访者在今年7月初的最新一轮调查中,对消费税调高表示相当或非常担忧。这比起今年3月中的54%稍微下降,相信与政府今年5月推出第二轮社理会邻里购物券有关。不过,仍有近六成受访者调整了消费习惯,以减少日常开销。

政策研究所社会研究室主管兼首席研究员马修博士说:“民众对就业和物价的担忧加剧,精神健康也会跟着下降。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确保民众有信心,我国有足够资源满足他们的需求。即使物价上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