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影响农产品收成,也是通胀推手。例如韩国的干旱天气影响泡菜主要原材料大白菜的收成,导致大白菜价格比去年贵了两倍。印度近来遭遇高达46摄氏度的热浪天气,其小麦单季产量预计将减少10%至50%。
随着通货膨胀率走高,韩国餐馆餐饮价格上涨,最近社会上出现“午餐通胀”(Lunchflation)的新词语。许多上班族为节省午餐费,选择吃汉堡包或便利店的盒饭。
俄乌是全球两大主要粮食供应国,根据联合国数据,两国合计占全球大麦产出的19%、小麦供应的14%和玉米供应的4%,且由于主要销往国外,所以占比达到全球谷物出口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同时,两国占世界葵花籽油出口市场的52%。战争爆发后,相关供应中断,光是小麦价格就涨了34%。
其实,想节省午餐费的不只是年轻人。韩国社会有“长辈该请晚辈吃饭”的文化,午餐费上涨也加重中年人的开销压力。
香港5月CPI微升1.2%
为应对通胀压力,韩国央行7月13日宣布,把基准利率从1.75%上调50个基点至2.25%。
芦洲地区多半是劳工阶层,这里的食材价格已经算便宜,但物价飞涨不仅让刘娥这样的小市民颇有压力,商贩也苦不堪言。
东京:家庭主妇“以量取胜” 买多煮多节省更多
政府连连出台应对措施,例如6月推出总值15亿元援助配套,包括向全国家庭提供一次过100元的水电费补贴,为150万名中低收入国人发放最高300元的消费税补助券—特别现金补助,希望解决国民的燃眉之急。
各国CPI篮子内项目不同 我国含6800商品与服务
各国因冠病大流行封锁国境,停工停产等一系列限制打乱全球供应链,导致生产与运输成本飙升。劳动力短缺也推高工资成本。
她说:“我们不像上班族,退休了没有收入,生活全靠积蓄。我不指望政府一直给我们援助,但希望政府可以定期告诉我们接下来的经济走势,好让我们可以未雨绸缪,提早在财务上做好准备。”
各地应对通胀各出法宝,除了央行收紧货币政策,新加坡和香港两地政府直接向居民派发购物券减轻消费负担;日本农业部选择资助当地农户,避免他们因饲料和肥料涨价而减产;韩国推出民生稳定方案,从7月起暂时将牛肉、鸡肉和奶粉等生活必需品的关税降为零;马国政府成立抗通胀特别工作小组,并采取设定顶价及津贴等措施来抑制物价上涨,还在多州开设养鸡场,确保国内肉鸡供应充足。
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的经济学者李兆波认为,香港食品价格持续上升,与中港疫情有关。在第五波疫情期间,有跨境司机染疫,增加了运输成本。同时,中国大陆经济转好,食材价格上升,进而导致香港食品价格上涨。
在首尔麻浦上班的朴振宇(33岁)说:“我上网买了一些小菜,每天早上会自己做便当带上班。在外面吃,至少花费1万韩元以上,自己做便当可省下四五千韩元。”
日本与全球主要经济体相反,他们长期面对的是通货紧缩压力,像廉价零售商“大创”(Daiso)这样的百元店到处都是。如今,还出现许多大型廉价超市,近期就有一家“业务超市”特别红火。每天早上一开门,就挤满了家庭主妇。业务超市比一般超市便宜,但有个条件:必须大量采购。
韩国统计厅7月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外出就餐饮食价格飙升8%,是1992年10月(8.8%)以来近30年的新高。6月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也上涨6%,创下自1998年11月(6.8%)亚洲金融危机后近24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在大学从事教学工作的香港人叶德平(42岁),周一到周五都要上班。但他喜欢做饭,每天下班一有空就会到街市或超市买菜回家。过去一年,叶德平发现许多食材明显涨价,如各种新鲜蔬菜比以前贵了一两港元。今年上半年香港暴发第五波冠病疫情,部分食材进口不便,价格更一度涨了一成,每月要多花三四百港元买菜。
叶秀亮表示,通胀数字并不能完全反映普通居民的实际生活感受。不同收入的家庭购买的商品和服务有所不同,与CPI计算的不同类别比重也不一样,“因此通胀对中低收入群体的影响更严重,因为大幅涨价的食品消费与打油就占了他们家庭支出的一大部分”。
食材、油价、电费、租金一路涨涨涨,手中的钞票变相贬值,你还吃得消吗?
南洋理工大学经济系退休副教授叶秀亮受访时说,公众无须为新加坡“位列榜首”过分担心,“本地的通胀是有控制的……重要的是你怎么预判这个情况”。
据统计,从今年1月至6月16日,韩国三大便利店(CU、GS25、7-11)的盒饭销售额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4%至35%。尤其是办公楼密集的首尔钟路、江南和汝矣岛一带,还有大学附近的便利店,销售额分别增加了128.2%和100.6%。
食材涨价也推高了食物的售价。据记者观察,在首都吉隆坡和雪兰莪州城市地区,外食一人份午餐需至少10令吉。在冠病疫情暴发前,同样的午餐低于10令吉。
香港:学者“省一元是一元” 弃超市到街市买食材
她举例说,猪肉及蔬菜较半年前相比,价格上涨了10%至25%;鸡肉价格的涨幅最明显。“鸡肉在6月份已涨价,但现在更贵了。之前鸡腿每公斤售价约17令吉(下同,约5.4新元),7月份已起到21令吉。”
谢绣甄目前与独生女同住,雇用一名帮佣打理家务。早已还清组屋房贷的她,生活原本过得惬意,今年头开始她猛然感受到“钱不够用”。
学者:建议加快新元升值和控制房地产价格
台北:市场商贩“牺牲薪水” 消化成本留住顾客
俄罗斯占全球煤炭出口的18%、石油出口的11%,天然气出口的10%,欧美实施制裁却又无法在短时间内找到替代来源,原油名义价格从2020年4月到今年4月上涨达350%,是自1973年以来最高的两年涨幅,煤炭和天然气价格也都达到历史高位。
今年4月起,日本的物价明显出现了涨势。日本调查公司Winasu对111个育有孩子的上班族家庭的调查显示,超过半数家庭以省吃俭用来应对物价高涨。其中,表示要在食品上节约就占75%。日本家庭的开支有25%用在食物上,食费的高涨给市民带来的冲击不容忽视。
马来西亚5月份的核心通胀率为2.8%,跟亚洲许多国家相比并不算高。分析认为,主要是马来西亚政府为部分食品和汽油提供津贴,才将通胀率压了下来。
马来西亚杂货商联合会总会长方志民受访时说,俄乌战争爆发后,小麦及葵花籽油的供应受阻,连带造成面粉、面条及食用油价格飙涨。随着政府7月1日起不再津贴瓶装食用油,马来西亚下来很可能面对新一波涨价潮。
日本总务部门发表4月和5月的通货膨胀率都超过2%,是2015年调涨消费税以来的数据。《日经新闻》日前发布报告,指通胀率也必须按年龄层来看,不能一概而论。物价的高涨带给高龄社会的冲击更大,按日本家庭户主的年龄区分,最近10年的消费者物价上涨率,70岁以上的涨幅是7.3%,比29岁以下的1.1%高出了六个多百分点。
台湾行政院主计总处公布6月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上涨3.59%,连续4个月飙破3%,创2008年9月以来的新高;外食费飙升至6.38%,是近14年新高。外银研究部门发现这一年来台湾食物通货膨胀率已位居亚洲第二。
全球通胀来势汹汹,亚洲各大城市无一幸免。最新调查显示,食品等生活费是新加坡人的首要担忧,四成受访者非常担心价格今年飙涨。《联合早报》记者团队走进首尔、东京、台北、香港、吉隆坡和新加坡居民的日常生活,了解通胀对他们的影响,以及各地如何抵御这场“完美风暴”。
亚洲民众今年初起感受到食材价格一路飞涨。通胀加速的背后,是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多种价格压力的集合。叶秀亮说,全球第一波通胀早在疫情初期已经萌芽。欧美量化宽松造成货币超发,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炒高原油、金属、农产品等大宗商品价格,生产商也跟着调涨制成品的预期价格。
另一方面,金管局九个月内已四度收紧货币政策,推动新元升值以抑制通胀升温。
通货膨胀指的是物价持续全面上涨,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是衡量通胀水平的主要指标,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各地纳入CPI的种类各不相同,以新加坡而言,CPI由本地家庭经常购买的约6800种商品和服务组成,住房和水电、食品,以及交通是当中占比最大的三个领域。
东京一所小学的营养师日前投稿给报章,指食品涨价影响了学校的营养午餐。她指出,18公升的塑料罐装沙拉油要比去年贵了1750日元(下同,约17.6新元)。“每天,我们给学童准备的午餐要用三罐,这就多了5250日元。目前,校方给我们的(预算)是一人一餐360日元,这根本不够,只能拼命在食材上节省。”
《联合早报》整理亚洲六个国家与地区过去一年的CPI涨幅发现,六地CPI自去年第四季度起同比涨幅逐渐扩大。物价相对较高的日本和香港涨幅一路维持在低位;粮食自给率近半的马来西亚和自给率超过三成的台湾走势相对平稳;分别有八成和九成食品依赖外国进口的韩国与新加坡通胀涨幅较大,5月份同比涨幅分别为5.4%和5.6%,并以新加坡为六地最高。
全球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食品、服务、零售商品,以及电费和煤气费等进一步上扬,致使新加坡5月份不包括私人交通和住宿的核心通货膨胀率升至13年来的最高水平,达3.6%。整体通胀率为5.6%,为2011年1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疫情持续对基层家庭影响大,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今年2月疫情最严峻时期发表的财政预算案宣布,向630万名符合资格的港人各发放1万港元电子消费券,希望减轻人民在疫情与通胀持续上升的压力。
叶德平的收入不低,但他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感慨,个人开支也不少,除了供房子,每天的交通费也增加。面对百物腾涨,他近来已尽量到街市买菜,除了街市的食材比较集中及多元化,另一个原因是价钱比超市便宜很多,“能省一元是一元”。
工薪族低收入群体 受通胀打击最大
热门便利店 销售额增近130%
美国本周公布的6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简称CPI)环比上涨1.3%,同比大增9.1%,高于市场预期的8.3%,再次刷写40年来的最高纪录。这也加大美联储月底加息100个基点的可能。
“去年开始东西就一直涨,像鸡蛋以前一(台)斤37元(新台币,下同,1.74新元),现在差不多55元,以前出去(买食材)大约1000多元,现在没有两三千元买不到什么东西。”
分析:政府持续津贴 削弱民众抗通胀能力
他认为,政府可倚重两大抗通胀手段,一是在目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新元升值的幅度;二是控制房地产价格,抑制房租继续上升,“把CPI升幅缓和在2.5%至3.5%就不错了”。
金管局更意外地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将新元名义有效汇率(S$NEER)的中心轴上调,新元应声走强,以缓和比预期更高的全球通胀压力,足以说明形势之严峻。
香港社区组织协会副主任施丽珊说,第五波疫情后,许多人的收入只达到疫前的七八成,而物价和租金又上升,基层家庭百上加斤;协会今年提供的食物援助比去年多两成。
蛋价大涨33.57%
带便当可省四五成花费
谢绣甄算了算,几轮援助下来,她拿到社区发展理事会邻里购物券(CDC voucher),以及杂费与水电费回扣等,林林总总的援助有数百元。
全球食品价格在今年攀升至历史新高。今年5月,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食品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2.8%。亚洲也未能从这波食品与能源价格危机中幸免,从衣食住行等每日必需的消费中切身感受到通胀之痛。野村证券报告称,5月除日本外的亚洲食品价格同比上涨5.9%,高于去年底的2.7%。
“最近买食材,不是涨价,就是分量缩水。”
每个周末清晨6时许,82岁的刘娥便穿梭在新北市芦洲住家附近的中山市场,为周末回家探视她的孩子和孙子挑选新鲜食材,除了准备一桌丰盛的午餐,也会备好食材让忙于工作的孩子带回家方便料理。
武吉班让居民谢绣甄(71岁,退休者)上周在住家附近的连锁超市选购食材,熟练地向记者指出不同货品的价格起落。“涨得最厉害的是鸡蛋,原本12个卖2.85元,现在卖3.4元,涨了快20%。”
马来西亚政府提供多种津贴来帮助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但物价还是持续上涨。这股涨价潮不仅让消费者吃不消,连商家也感叹成本变高、盈利锐减。
新加坡:退休者叹“钱不够用” 拿养老储蓄补贴家用
彭博社引述野村证券6月的一份研究报告称,未来几个月亚洲的食品价格将继续攀升,新加坡和韩国等地的价格涨幅最大。全球食品成本变动与对亚洲的影响之间有约六个月的滞后期,增速预计在下半年加快。而中国大陆因疫情封锁、泰国猪瘟爆发和印度热浪等问题,将进一步加剧这一困境。
吉隆坡:政府设“抗通胀特工队” 收集各界信息对症下药
在全球经济遭受冠病大流行重创及俄乌战争的背景下,今年各国通货膨胀率屡创数十年来的新高。
庶民捂紧钱包过日子的生活方式,还得继续。
从疫情暴发以来,物价便明显上扬,被行政院列为17项重要民生物资的CPI年增率也扩大至5.39%,是2014年11月来的高点,蛋类及肉类更因俄乌战争导致饲养成本提高,鸡蛋涨33.57%,为42个月新高;猪肉涨7.05%,为88个月新高。
居住在雪兰莪州首邦市的陈莉莉(61岁,家庭主妇)平常负责打点家中三餐,对食材价格的走势了若指掌。她告诉《联合早报》,近来就算是当地生产的蔬果肉类也涨价了,生活开支也因此变大。
韩央行表示,受国内外经济下行风险增大、韩国国内物价仍维持高位运行趋势,应尽早安排货币政策,以抑制通胀。未来一段时间内,韩国物价预计仍将高企,通胀率将维持在6%左右,因此有必要继续上调利率。
各国一般使用由10大消费种类组成的CPI来衡量通胀程度。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在调整政策时,是以核心通胀率为指标,排除住宿和私人交通两类花费,原因是核心通胀率旨在反映由基本需求驱动的普遍和持久价格变化,不应把会短期大幅波动的产品或服务通胀考虑在内。私人交通费用多是拥车证、进口税、路税和汽油税,受政府政策影响大;住宿则以租金作为计算成本的方式,因为新加坡人大多住组屋,取样或不具代表性。
在市场卖了10多年猪肉的老板娘告诉本报,她一斤猪肉大约卖180元,但事实上从去年冠病疫情暴发以来,猪肉成本已涨了三分之一。“我是牺牲自己的薪水呢!我觉得少喝一杯饮料或少买一件衣服可以补回来,但我若涨价,客人的感觉不好,就不买了。”
若按统计处列举的选定食品平均零售价格为例,个别食品平均零售价格增幅更惊人。例如鲜橙每个零售价从去年5月的5.3港元(下同,约0.95新元)增至今年5月的6.5港元,增幅高达22.6%;番茄每公斤从16.6港元增至21.2港元,增幅达27.7%。
她提醒,节省食材不是长远之计。“去年,一公斤洋葱是180日元,现在涨到350日元。孩子们喜欢吃的咖喱和意大利面都要用到洋葱,这让我们难以取舍,怕会影响到孩子们的食欲。节约食材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最终会影响到孩子们的健康。”
据韩国消费者院价格信息平台“真价”7月7日的数据,以6月首尔地区的价格为准,八种韩国最具代表性的外出就餐常用饮食平均单价最高涨幅超过8%,较今年1月相比全面上升。尤其受消费者欢迎的牛骨汤价格上涨12.2%,冷面涨8.1%。首尔周边地区的餐馆,一碗冷面的平均价格已超过1万韩元(下同,10.77新元)。
经常在业务超市购物的一名家庭主妇告诉记者:“这样一次多买可省很多钱。我家的冰箱也换了,因为需要大的冷冻空间存放新鲜食品,省电省钱。最好是一次煮一大锅饭,然后分装成多个小包冷冻起来,慢慢吃。”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经济系退休副教授叶秀亮受访时说,类似邻里购物券等“派钱”手法能帮助中低收入阶层减缓通胀带来的影响,“但不能夸大它的作用,毕竟购物券只是短期援助措施,而通胀是长期存在的”。
过半受访家庭 省吃俭用应付通胀
40多岁的朴姓上班族说:“我常和晚辈一起吃午饭。因为我是他们的上司,一般都会请客。看到午餐价格大涨,虽然没在他们面前表露出想省钱的样子,但最近买单时确实倍感压力。”
中低收入群体受影响更大
在首尔光化门上班的杨智善(37岁)说:“最近物价大幅上涨,公司聚集的光化门和江南区物价更贵。最近我开始在上班前到便利店买盒饭或三明治,午餐就在公司休息室里随便吃。”
谢绣甄直言,过去女儿每月给的数百元家用足以应付三餐费用;但近几个月,她得开始动用自己的养老积蓄,来补贴不断上涨的生活开销。
就在公布6月通胀数据前夕,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星期四(7月14日)宣布上调全年整体通胀预测到5%至6%,原本是介于4.5%至5.5%。全年核心通胀预测从2.5%至3.5%上调到3%至4%,这已是官方今年第三度上调预测。
延伸阅读
目前,马来西亚政府成立了抗通胀特工队,专门负责收集来自所有部门、机构和民众的信息,以制定解决通胀的策略。政府也计划将广泛津贴模式,转成针对性津贴,以更有效地帮助有需要的群体。
虽然便利店午餐也受通胀影响,但整体价格相对便宜,受工薪阶层欢迎。韩国便利店销售的便当、三明治和紫菜包饭等午餐,每份售价不到6500韩元。最近在社交网站上,可以看到年轻上班族上传吃便利店盒饭、紫菜包饭等熟食的照片。
亚企理财中心税务与财务咨询总监蔡兆源分析,马来西亚的通胀情况将继续受全球局势影响。他认为,政府长期的补贴固然有助抵消通胀冲击,但这也导致民众对通胀的抗压能力不高。早前,一些组织和团体曾扬言要上街,抗议生活费上涨。
野上优佳子是日本便当料理家,她受访时说:“这次的物价上涨是我未曾感受过的。从乌克兰战事之后,大麦的供应短缺,日本的面粉类和干面都变贵了。另外,原油上涨、运输费提高,商家迫不得已要把塑料包装和运输费的成本转嫁到食品价格上。日本家庭常用的调味料不少,这些都涨得厉害,最明显的是装在大塑料瓶里的沙拉油。”
金管局日前指出,虽然全球供应链的危机正在缓解,但是外部通胀冲击已变得更广泛,整体通胀压力在未来几个月仍会居高,核心通胀短期内将高于4%,年底才放缓。“尽管如此,全球商品价格和本地薪资压力仍可能对通胀带来上行风险。”
不同国家对核心通胀率的定义不一。例如美国、韩国和马国没有将能源和食品价格纳入核心通胀率计算中。
事实上,根据港府统计处5月份CPI数据,食品、烟酒、衣服鞋子、耐用物品、交通等物价指数全部上升,其中以衣物和食品按年升幅最大,分别上涨5.6%及4%。
针对我国通胀涨幅高于其他五地,贸工部发言人回复本报询问时说,这主要是由于拥车证价格较高,以及因劳动力短缺导致的住房建设延误,使得私人交通和住宿通胀强劲。这两项就占了5月CPI通胀的近60%。
首尔:上班族抗“午餐通胀” 改吃便利店熟食产品
需求拉动通胀是另一大因素。与日本、香港和台湾等依然严格管制边境的经济体不同,新加坡放宽了国际旅行和安全管理措施,加上较低的失业率,我国内需强劲回弹,今年第一季度私人消费开支同比增长6.5%,为六地最高。这些都带动通胀上行。
好不容易从疫情中挣扎走向经济复苏,俄罗斯今年2月入侵乌克兰加剧了通胀危机,并以能源和食品价格最受影响。部分国家禁止粮食等商品出口的贸易限制措施也使通胀越演越烈。
今年以来,全球一些国家和地区通货膨胀率直逼双位数,但香港5月份的通胀率按年只微升1.2%,升幅相对温和。香港的综合消费者物价指数的计算方式和欧美不同,后者以食品、能源、大宗商品等为主,香港则以住屋开支所占权重最高,占比四成,而其中绝大部分是私人房屋租金,这部分已经连续下降一年多。
他解释,日本长期处于通货紧缩状态,物价持续低迷。香港由于社会动荡与冠病疫情经济萧条,同时粮食主要依赖价格较为低廉的中国大陆供应,受国际影响较小。另一方面,台湾和马国拥有相当规模的农业,自给自足,内生性通胀水平较低。但韩国与新加坡的绝大多数食品依赖外国进口,通胀速度更容易随国际形势水涨船高。
受通胀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工薪族和低收入群体,但商家的处境也不容乐观。方志民说:“在成本上涨的情况下,商家的利润也减少了。加上马来西亚国政府对部分商品设下顶价,商家根本无利可图。”
“即使每样食材看起来起价不多,但逐样加起来就很贵了。每次买菜比以前多四五元,一个月下来就上百元。如果是大家庭,那(花费)更贵。”
不过,台湾电力公司和台湾中油公司原本就因油电长期冻涨呈现巨幅亏损,学者专家担心,面对国际原材料飙涨的压力,政府拿纳税人的钱来补贴能持续多久?未来总有一天得反映实际成本,届时人民能否面对真实的通胀冲击还是个未知数。
台湾政府不讳言,今年物价上涨压力的确存在,所以严控油电价格,不随国际波动,并调降汽柴油货物税,至9月底持续免征黄豆、玉米和小麦营业税,同时跨部会实施物价监控,定期回报物资价量变化。
在首尔江南上班的蔡秀彬(32岁)说,她经常去公司附近的一家餐馆吃午餐,一碗汤饭已涨至1万2000韩元。吃完午饭喝一杯咖啡原本是一种享受,但现在变成了奢侈的事。
“这两大通胀来源不太可能影响大多数新加坡家庭,因为大多数新加坡人住在自住房屋,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马来西亚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的鸡肉价格同比上涨13.4%,是所有肉类当中涨幅最大的。为了应对国内鸡肉供应短缺、价格高涨的问题,政府在6月1日起全面禁止肉鸡出口,并为鸡肉设下顶价。目前,马来西亚半岛的标准净鸡零售顶价为每公斤9.4令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