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8岁的加甘(Velappakuty Gagan)就是一例。自小热爱体育的他,60岁时决定退休,投身社区体育义工活动。之后的八年,他先后担任东南亚运动会、亚细安残疾人运动会、新加坡马拉松赛等多项本地和国际赛事的志愿工作者。他也是一名心肺复苏术训练员,致力于提高体育安全。
总理公署属下国家人口及人才署星期二(9月27日)公布的《2022年人口简报》指出,我国人口正迅速老龄化,不仅生育率低,预期寿命也更长。
对加甘而言,92岁的母亲是他最大的动力。八年前他考虑提早退休时,母亲鼓励他勇敢踏出第一步。“她说,只要你可以让自己、家人和社区受益,我支持你追求热忱。”
“婴儿潮”指的是1946年至1964年出生的人,目前介于58岁至76岁。
根据人口简报,65岁及以上公民占总人口的比率,已从2012年的11.1%增至今年的18.4%。到2030年,约四分之一的公民(23.8%),年龄将在65岁及以上。
延伸阅读
80岁及以上的公民自2012年以来,也增加七成以上。公民人口的年龄中位数今年6月达到42.8岁。
然而,面对人口老龄化,我国社会有两个利好因素。新加坡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治理与经济部门主管余国安受访时说,一是法定退休年龄和重新雇佣年龄将分别调高至65岁和70岁,可让更多年长员工继续留在劳动队伍。二是我国年长人士的受教育程度一代比一代高,只要保持健康,65岁之后仍能保有生产力,可从事全职、兼职工作或以其他方式贡献。
随着大批“婴儿潮”一代迈入65岁,65岁及以上公民占我国人口的比率正在上升,并且比前一个10年增长得更快。
加甘希望日后能多和年轻一代交流,掌握科技。他说:“过去我们都是用蛮力来克服挑战,辛苦但磨炼了意志力。如今年轻人懂得用网络,事半功倍。我觉得大家应该更深入地交流和学习,毕竟所有人身上都有可学之处。”
74岁的林添丁在妻子过世后独自居住,三个子女虽会上门探望,但他多数时间一个人在家,情绪时好时坏。蒙福关爱(Montfort Care)的义工因此鼓励他到住家附近的马林百列快乐中心活动。
人口协会会长:须打造更多原地养老社区
新加坡人口协会会长杨李唯君教授受访时说,我国下来也须打造更多能让年长人士原地养老的社区。“我们须让每个人尽可能保持健康——吃得好,锻炼身体,与家庭和社区保持联系。”
林添丁先是抗拒,但很快就跟中心的大伙儿打成一片,还经常鼓励其他朋友前来。他说:“大家聚在中心一起活动聊天,时间也过得比较快。”
截至今年6月,每一名65岁及以上的公民,有3.3名年龄介于20岁至64岁的公民一起供养。这个老年供养比例(old-age support ratio)在2012年是5.9名,预计在2030年将进一步跌至2.4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