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店铺由建屋局持有,建屋局则只会有一张投票权,确保投票结果不具争议。

对于建屋与发展(修正)法案,林谋泉也提出三点询问。首先是离商圈较远,无法在翻新计划下受益的商铺能否不纳入商圈,因为有关业主不会支持计划,而要他们出资翻新也不公平。

议员林谋泉(蒙巴登区)以他在16年前的切身体会来说明这一点,并全力支持国会修正一项法案,把商店提升计划须获得商家的支持率调降到75%。

由于无法获得所有业者同意,翻新公共区域的倡议最终以失败告终。

如果一个地方错失加入商店提升计划的机会,我们知道在可预见的未来很难还会有机会,因为有很多其他地方要进行商店提升工程。这不像集体出售,你可以一再尝试。这就是为何让大多数人支持的提升工程通过,是至关重要的。计算提升计划的支持率时,若不把没有回应者计算在内,我们能适当地奖励所有店主回应,而且不剥夺他们的发言权。

——议员郭献川(哥本峇鲁区)

对此,国家发展部兼外交部高级政务部长沈颖指出,邻里商圈有清晰的范围,提升计划应适用于整个商圈。商圈的翻新项目和范围将根据商圈楼龄和设计而不同,并由商联会、市镇会和建屋发展局组成的工作小组决定,确保能让大部分业主受益,而所有业主也应支付翻新费用。

第三,市镇理事会能否参与决定要不要翻新公共区域,因为一些翻新计划可能导致维修费增加,须从服务和杂费中扣除。

投票权则是每个店铺一票,而非根据店铺的大小。因此,有多个店铺的业主将持有多张投票权,但他们相应地须分担更高的翻新费用。

商店提升计划不能因少部分业主的反对而导致大部分业主无法受益。

林谋泉星期二(1月10日)参与国会对建屋与发展(修正)法案的辩论时说,他在2007年担任马林百列区基层组织顾问时,马林百列商联会获选参与试验推行的商店提升计划,当时因无法取得业主百分之百的支持而无法进行。业者对共同出资主办促销并无异议,但在公共区域的翻新问题上却遭遇阻碍。

他说:“当时商联会须获得业主100%的支持,但实际情况是组屋区商店大小和营业规模不同,将空间租给超市的大型店铺的业主有固定的租金收入,因此对翻新公共空间缺乏兴趣,而小型店铺的业主则对要支付5000元翻新费,又不知道翻新是否能让生意增加而感到压力。”

由于市镇会也参与工作小组,因此能监督翻新计划的范围和设计,确保不会造成难以为继的高维护费。

虽然我希望看到组屋店铺租户组合有所变化,例如有共用工作空间、健身房、学习空间,可为社区带来更多活力和新服务,但我也意识到须保留一些传统和必要的服务,如诊所、洗肾中心、杂货店、裁缝和改衣师傅。这是因为,年长者仍依赖这些他们熟悉的服务,而其他人也会有最后一刻购买物品或使用服务的需要。

——议员陈慧玲(东海岸集选区)

第二,不同大小的商铺是否享有相同的投票权,以及是否会影响小型店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