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湖四海同心义:早期华社互助组织”特展于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开幕。一件引人瞩目的文物是一幅由清朝光绪皇帝于1907年御赐,用来制成天福宫正殿“波靖南溟”匾额的书法原件。
福建会馆在2005年把这幅绢本捐献给国家文物局收藏。它鲜少公开亮相,此次配合展览特别展出。
我国如今仍有200多家华社宗乡团体和互助组织,继续扮演着凝聚社群、传承文化的功能,为本地社会的和谐与包容做出贡献。
历史学者柯木林1973年曾在《星洲日报》发表文章,猜测这件光绪墨宝可能藏在天福宫“波靖南溟”匾额上方的圆筒中。天福宫1999年大翻修,首次卸下匾额,这幅御书原件才首次曝光。
贸工部兼文化、社区及青年部政务部长刘燕玲为开幕仪式致辞时说,新加坡的开埠、建国和发展,离不开本地华社互助团体的鼎力支持。
特展由晚晴园与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联合举办,通过125件文物展品,展示19世纪中国移民潮期间,在南洋和北美洲的移民自发成立的互助组织历史。
除了“波靖南溟”御书真迹,其他展品包括有192年历史的庆德会牌匾、我国最早的华文学塾——萃英书院的19世纪雕塑,以及美国华社互助组织致公堂文物。特展举办至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