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最令冯昊怡满意的收藏,是2018年于东京旧货市场购买的一本画报。
从画报刊登的照片和文章可知,它的作用是为日军做政治宣传。里面有一篇日本时任首相东条英机撰写的“大东亚共荣理念”的文章,也有数张显示在新加坡的英军投降的画面。
若本地没有机构愿意接收文物,他会考虑在适当时候举办展览,让公众有机会接触和翻阅这些资料,以及让志同道合者一起讨论和交流有关文物背后的故事。
去年来新加坡创业的冯昊怡(29岁)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他向来爱好历史,近年有了经济条件后,开始搜集文物。
冯昊怡不懂日文,但他从刊物的日本汉字和图片,大致理解其中的内容。他觉得画报颇有历史价值,就毫不犹豫买下来。“刊物显然面向当时日本国内人民,可反映出那时日本人的视角,以及他们如何看待二战和新加坡沦陷事件。”
在日本和中国旧货市场发现与新加坡相关的二战时期文物,包括纪念新加坡沦陷的日本画报,以及昭南时期的照片与明信片,中国互联网科技企业创始人希望,将这些收藏捐赠给本地博物馆。
他坦言,有些文物的材料已有老化、脱落现象。“我希望将它们赠送给新加坡的博物馆,也是想让这些一手资料更好地保存下去。”
过去几年,他从东京、沈阳和北京的旧货市场,买到五六件与新加坡有关的文物,包括二战时期旧刊物、明信片、照片以及邮票,估计花了约7万元人民币(约1万3000新元)。
这份名为《画报跃进之日本》的刊物,于昭和十七年(1942年)面世,出版社为“东京东洋文化协会”。从封面的日本汉字可看出,这是一本纪念当年新加坡沦陷的特刊。日军在1942年2月15日占领新加坡后,把新加坡改名为昭南岛。
冯昊怡先后在北京理工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完成计算机本科和硕士课程,2017年在中国开创一家互联网科技公司。
去年来新加坡创业后,他到过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参观新加坡日治时期历史的展览。他想起自己也收藏相关时期的文物,当下决定把它们从中国带过来。他日前已电邮国家博物馆表达捐赠的意愿。
他也从一个曾驻扎新加坡的日本士兵的家书中,找到一套昭南时期印制的明信片。这些明信片展示新加坡重要地标和风土民情,不少带有日军意图宣传的政治意识。例如,一些明信片显示新加坡学生在课堂上学日语,以及英国战俘在麦里芝蓄水池建造昭南神社的桥梁等照片。
此外,冯昊怡过去两年在沈阳和北京旧货市场,也收集到日本士兵的笔记簿、相册和家书等文物。他在这些文物中无意间发现和新加坡有关的史料,包括四五张疑似日军空袭新加坡的照片,以及日军在沈阳发行的纪念新加坡沦陷的邮票。
过去几年,冯昊怡从东京、沈阳和北京的旧货市场,买到五六件与新加坡有关的文物,包括二战时期旧刊物、明信片、照片以及邮票。他日前已电邮国家博物馆表达捐赠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