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

如果按市区重建局的规划区来看,加冷、芽笼、红山、南部岛屿(指步行可抵达的地区如圣淘沙),以及淡滨尼,是最多街友露宿的地区。

对比2019年的统计,街友人数已显著减少,至于目前仍露宿街头的人是否面对较难解决的问题,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陈锦权博士说,目前没有数据显示,这些街友面对的问题较难解决。他也会继续同社会及家庭发展部合作,进一步了解本地长期无家可归者所面对的问题。

统计显示,45%的街友被发现露宿在组屋底层,以及组屋附近的凉亭和游乐场等。露宿公园和商业区附近的街友,分别占23%和12%。多数选择在有遮盖以及夜间灯光设备较明亮的地点。

“要应付无家可归的问题,一大重点是通过创新的住房安排和援助方案,来应付街头露宿者的不同需求。”

多数街友缺乏个人支援网络,61%过去一年来没有向任何相识的人寻求帮助。过去一年曾向政府或社区团体求助的街友占53%。此外,近半数(49%)健康欠佳,最常见的病况包括疼痛、血压不正常,以及哮喘或中风等慢性疾病。

有些如坟场、集水区、军事用地等区域,由于限制进入、缺乏灯光照明或较不安全,没有列入统计范围之中。研究团队最终动员义工走访190个市区重建局规划分区共400个统计范围。

报告指出,截至今年3月,由教会、回教堂等机构开放给街头露宿者的社区安宿处(简称S3P)共有22个。这些社区安宿处,与社会及家庭发展部的六个过渡庇护所相辅相成,为街友提供介入支援,协助他们找到固定住所。

星期一(4月24日)发布的《2022年街头露宿者统计报告》指出,为让义工在一晚内较全面地涵盖全岛有街友露宿的区域,社会及家庭发展部研究团队在制定统计范围时,参考本地和海外街友人数统计方法,也咨询了社区合作伙伴的意见。

过半街友拟继续露宿街头 四成想申请租赁组屋或租房

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副教授何光中受访时说,社会及家庭发展部为展开这次统计所发动的义工,远比之前的统计来得多。他相信,最新数据涵盖了目前本地大多数露宿者。

“街友流动率颇高,有不少人的露宿地点不固定。有必要多进行几次全国统计,才能观察出街友选择露宿地点时是否有较稳定的规律。”

2020年4月至2023年3月,340人从过渡庇护所搬入较固定的住处。至于一小部分贫困的露宿者,社会及家庭发展部已协助他们住进政府资助的福利院。

受访街友当中,56%说近期内打算继续露宿街头;约44%准备申请租赁组屋或在公开市场租房。

何光中指出,不少街友考虑在哪里露宿时会选择附近有餐饮等设施或靠近自己上班的地点,有的倾向到自己较熟悉的组屋区露宿。但他认为,目前有些地区有较多街友聚集,未必是固定的现象。

社会及家庭发展部去年展开的全国街友人数统计显示,在加冷、芽笼、红山、南部岛屿和淡滨尼露宿街头的街友最多。

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副教授何光中受访时说,不少街友考虑在哪里露宿时会选择附近有餐饮等设施或靠近自己上班的地点,有的倾向到自己较熟悉的组屋区露宿。但他认为,目前有些地区有较多街友聚集,未必是固定的现象。

根据义工访问57名街友收集的资料,58%露宿的地点相当固定;40%则经常转换不同地点露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