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陆路交通管理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我国地铁服务的可靠度有所下降,整体平均每行驶约165万4000公里,会发生一起超过五分钟的延误,比起2022年的208万9000公里,延误事故频率有所增加。
去年地铁和轻轨网络分别发生七起和两起超过30分钟的严重延误,其中轻轨的表现,已从2019年的11起大幅改善至去年的两起。
本地整体地铁可靠度下降,多条地铁线从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的12个月表现下滑,其中南北线和武吉班让轻轨线,在今年首季各发生一起超过30分钟的严重延误。
东西线和环线的表现也不如往年,东西线每行驶169万6000公里有一次延误超过五分钟,去年是204万公里。环线则是每147万3000公里有一次延误,2022年是184万公里。
至于轻轨服务,从去年4月至今年3月的12个月整体表现比2022年佳,列车平均行驶35万2000公里后才会有延误。
新捷运经营的东北线维持和去年一样的水平,行驶超过206万4000公里,才会有列车延误超过五分钟。同样由新捷运经营的滨海市区线,则是唯一表现有进步的地铁线,平均每406万2000公里有一次延误,去年是405万公里,表现在五条地铁线中居首。
“当然人们可能会想,我们会倒退到以前(地铁常故障)的年代吗?我不认为我们现在该惊慌。”
汤申—东海岸线第三阶段去年11月通车,但陆交局没有将这条地铁线的可靠度表现列入数据里。全长43公里的汤东线分五个阶段陆续投入运作,第四和第五阶段,预计在2024年和2025年通车。
新跃社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黎华德博士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现阶段要对整体地铁可靠度下定论,言之过早。他认为,不能单凭季度的数据变化,就断定地铁服务表现差,因为地铁可靠度受维护、流程和其他因素影响,这些只能通过更长时间的观察来确定。
尽管整体地铁网络表现较去年逊色,五条地铁线的可靠度,仍超越政府设下的2020年可靠度目标,即列车平均每行驶100万公里,才发生一起超过五分钟的延误。
学者:不能单凭季度数据断定地铁表现差
其中,最老旧的地铁线——南北线退步最显著。1987年投入服务的南北线由SMRT经营,去年平均行驶约165万2000公里,会发生一起延误事故。但截至今年3月,南北线列车每行驶110万1000公里,就有一起延误,这意味着地铁延误次数增加。
延伸阅读
和去年比较,武吉班让轻轨的表现持平,每22万2000公里延误一次。榜鹅与盛港轻轨的表现则有改善,每48万3000公里有一起延误,去年是43万80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