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通讯员组织每年一般只开放给中二以上的学生报名。
刘亭廷分享说,在学生通讯员期间,她做了很多写作的尝试,为之后的媒体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也指出,那段学生记者的经历,让她学到媒体人所需的媒体素养和人文关怀。
今年的周年庆活动特别增设了前学生通讯员的分享环节,邀请本地学者陈志锐博士、台湾TVBS主播兼首席外交军事记者刘亭廷(31岁)、《联合早报》高级摄影记者蔡家增(51岁),以及本地创意媒体人王朝弘(42岁),分享他们在学生通讯员时期的难忘经验。
这场分享会的发起人潘勇全(34岁,公务员)在受访时指出,学生通讯员组织庆祝成立40周年,代表它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举办分享会的目的在于搭建一个平台,让各届学生通讯员聚在一起,除了回味当年活跃于组织的经历,也让大家多交流,借此创造出新机遇。”
华文媒体集团社长李慧玲在为活动致词时指出,如今的华文氛围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已很不同。她说:“我们除了希望从学生通讯员中培养(华文媒体)工作人员,也希望有更多的学生通讯员阅读我们产出的信息,包括如今的视频音频内容,或至少培养出有媒体素养的年轻人,以后能继续接触华文信息。”
目前在台湾TVBS担任主播以及首席外交军事记者的刘亭廷,则是特地飞回本地参加周年庆活动。她在2006年加入学生通讯员时,是以中一生的年龄“破格”录取。
李慧玲:希望至少培养有媒体素养年轻人
联合学生通讯员俱乐部今年庆祝成立40周年,约250名新旧学生通讯员星期六(8月26日)齐聚报业中心礼堂,欢庆这一重要里程碑,传承跨代创作之火。
陈志锐在分享会上指出,学生在求学阶段,能加入这样一个校外的兴趣组织,绝对不是理所当然。
陈志锐在1987年成为第五届学生通讯员。他说:“现在回头看,在懵懂的年少时期有一群学校以外、毫无课业竞争,毫无利害关系且志同道合的各校朋友,真是前世修来的福分。而且还提供编辑培训、报道机会、发表园地,甚至还给稿费。这个组织能维持40年,很难得。”
延伸阅读
另两名分享者蔡家增和王朝弘则鼓励年轻的学生通讯员善用数码时代的优势,积极发挥创意和才能,并通过这样的校外组织,多结交志趣相投的朋友。
成立40周年 潘勇全:组织经得起时间考验
学生通讯员俱乐部数十年来与本地华文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目前在新报业媒体华文媒体集团任职的全职新闻从业员中,有近30人都曾在学生时代担任学生通讯员。他们在新闻采访、编辑、美术设计和摄影摄像方面,为本地华文媒体事业做出了各自的贡献。
40周年庆活动上,也举行了学生通讯员组织的常年颁奖礼和中央执委交接仪式。
新上任的学生通讯员主席是就读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王博涵(22岁,大一),他也是今年新报业媒体信托新闻从业奖学金得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