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所谓在野整合,一点都不容易:一来因为每个参选人在政治光谱上都有特定位置,有其专属支持者;第二,对于让步的参选人来说就是未选先输,一天不整合、不让步,机会再渺茫,都还有赢得明年选举的可能。如果三两下工夫就整合退选,当初就不会出来参选了。惟整合再难,在简单多数的选制下,不整合就是直接将胜利拱手让给赖清德,因此再困难、再不愿意,都要整合。剩下的问题就是怎样整合,以及在整合之后是否有力跟赖清德一战的问题。

李智陞也将会见雪兰莪王储东姑阿米尔沙。

柯文哲的票源本来就以年轻、偏绿选民为重点。但随着柯文哲不断向蓝营靠拢,对他来说,随时得不偿失。柯文哲的崛起,本来就是充满绿营色彩。在柯文哲高调推动蓝白合之后,有不少人都翻出一些昔日报道,当中提及在2015年的时候,柯文哲在台大医学院上课时,说过“生平最讨厌三样东西:蚊子、蟑螂、国民党”。如今转过来希望跟国民党合作,这种做法,柯文哲接受得到,但柯文哲原来的支持者又是否接受得到?

柯靠拢蓝营 或得不偿失

国家发展部长李智陞10月8日至12日到马来西亚进行介绍访问,以探索两国进一步合作的机会。

柯文哲的民众党,2020年首次参选立法院选举,所得五席,全部都在不分区的政党票中取得,首次参选就成为第三大党。于同届选举,国民党和时代力量在不分区政党票都较上一届进步;唯独民进党、亲民党和新党的表现逊于上届。国民党和民众党都分别有逾100万票的进帐,国民党的增长可以从新党和亲民党的消退解释得来,民众党的得票则或多或少是从民进党中取得。

党内初选,尚且可以由党中央一言堂决定(但即使像国民党当初征召侯友宜,也是经过参考民调数据),如今牵涉跨党派合作,自然无人可以一锤定音,必须订下机制,而无论怎样设计,民调结果都会是当中关键。对国民党来说,最需要做的就是在限期之前,尽力提高侯友宜在各民调中的表现。所谓限期,指的就是最后登记成为总统选举候选人的限期,即11月24日。若11月24日前都无法整合,继续出现三(甚至是四)名参选人的局面,到时要谈论的就不再是整合,而是弃保。而这样的弃保恐怕也只是各说各话、选民无所适从、赖清德坐享其成的结局。

从现在民调结果及侯友宜的回应,不难明白柯文哲在整合上拥有主动权。台湾的民调结果百花齐放,即使准确度成疑,但各路民调结果都显示柯文哲领先侯友宜。这意味着如果在野势力以民调作为主要方法,柯文哲就会是胜方了。国民党和侯友宜对于柯文哲的方案,回应也见暧昧——侯友宜说“民调是一个参考,但不是唯一的方法”;至于有什么其他方法,他没有多说,只强调整合过程要有充分沟通。而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则说欢迎“蓝白合”,“希望侯友宜跟柯文哲能尽快见面”,对柯的方案不置可否。

不整合就拱手让出胜利

作者:关仲然

再说当年,柯文哲选台北市长时,其中常常提及一件事,就是他未涉政治的时候,2010年发生连胜文枪击案,连胜文送到台大医院之后,柯文哲是救治的医生之一(但当中实际担任什么角色,一直众说纷纭)。后来柯文哲与连胜文在2014年台北市长选举成为对手,这件往事也为柯文哲加了不少分数,因为他是个有医德的专业医生。在手术台上不分政治立场是高尚情操,但在政治场上不分政治立场,就只是缺乏政治人物的基本原则。蓝白合作,对柯文哲来说是福是祸,实在难说。

到了彭亨,李智陞除了会见彭亨摄政王东姑哈山纳,也将走访数个保护区,进一步了解彭亨的自然保育工作,包括马来亚虎的保育工作。他也会探讨新加坡与彭亨的合作机会。 

国家发展部星期天(10月8日)发文告说,也主管社会服务整合事务的李智陞,此行将到访吉隆坡和彭亨,与马国政要、政治人物和名人会面。

在吉隆坡,李智陞将会见马国副首相兼乡村与区域发展部长阿末扎希、地方政府发展部长倪可敏、经济部长拉菲兹、工程部长亚历山大、青年与体育部长杨巧双,以及天然资源、环境及气候变化部长聂纳兹米等政要。双方的讨论旨在重申双边关系和探讨合作机会。

延伸阅读

国家发展部、外交部和国家公园局的官员将陪同李智陞出访。

来源:香港《明报》

据郭台铭所说,现在已达联署数目的要求(限期是11月2日),取得参选资格。但现在所谈的整合,其实都只是柯文哲和侯友宜之间的事。倘柯侯真的整合成功,郭台铭已无借口继续参选,就算一意孤行也是人畜无害、无伤大雅。民众党在9月底的时候,首先提出以“由第三方民调”作决定,选出候选人,落败一方退选;后来柯文哲也表示民调中取胜一方做总统选举候选人,而落败一方则推荐副手,合组参选,将来组成“联合政府”。在推动整合的过程中,柯文哲占了先机。

那么侯友宜在余下时间,有可能提高民调支持度吗?正常来说,如果决定了整合机制(当中包括用什么民调、不同民调的比重等),那么在比并民调之前,参选人之间也就应该好好辩论,让选民可以更清楚知道各参选人的实力和政纲。不过,从侯友宜宣布参选之后这段时间的表现,似乎都是“无声胜有声”。站在台上辩论、正面交锋,对国民党和侯友宜来说,是毒药多于灵丹。因此国民党要盘算的,除了是怎样提高侯友宜胜算,更实际是在将来的“联合政府”里面,怎样取得更多话语权,包括在立法委员选举中能否得到更多协调,从而成为立法院最大党?

柯文哲拥有整合主动权 侯友宜需提高民调表现

距离明年台湾选举还有三个月,正在转入最后直路。这次选举结果,对紧张的两岸局势都有直接影响,作为“一国两制”示范者的香港,自然应该关心和紧贴形势发展。随着选举临近,各方的风吹草动都值得关注。最新发展继续聚焦于在野势力的整合,柯文哲首先采取主动,抛出整合方案,提出“以民调决定”谁人出选挑战民进党。

在台湾,所有希望民进党下台的选民,心里都是恨铁不成钢的滋味。侯友宜和柯文哲本来已经难分难解,再加上后来旨在乱局、以联署方式参选的郭台铭,就更是无语。这种心情,同样见于对岸——当郭台铭宣布参选以后,从北京传出的信息也是明确,就是郭的举动“等同保送赖清德上台”。若大陆外交部口中的“麻烦制造者”当选,民进党继续执政,这非北京所乐见。

将焦点放回柯文哲身上。柯文哲在蓝白合作上,看来是处于上风;但过度强调“蓝白合”的取态,对柯文哲来说又是否上策?以往分析柯文哲的得票来源时,都以柯文哲和民众党在台北市长选举中的选票作为例证,反映出柯文哲所取得的选票,大部分都来自民进党支持者。同样地,以立法院选举的不分区政党票来看,也多少可以看到民众党票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