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照单全收外国政策 开创新加坡方案
王赓武追溯本地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研究,从早期被认为相较于数理工科领域显得滞后,到逐渐朝向更蓬勃及多元发展,以应付社会转变的需求。他建议人文学科研究进一步以本区域多元文化社会的经验为基础,更深入探讨人们的精神需求、价值观和社会现象,并且加强跨学科合作,借助多元观点开拓新知识。
王赓武:应加强跨学科合作 借助多元观点开拓新知识
延伸阅读
新加坡从未因国小而自我设限,多年来针对自身的挑战所开发的创新方案,为世界各国提供参照。教育部长陈振声鼓励社会科学与人文学者继续秉持这股先锋精神,同业界和政府机构的实践者合作,就人口老龄化、颠覆性科技等趋势所带来的挑战,寻求适用于本地的突破方案。
陈振声强调,衡量研究项目成功与否,不仅在于它是否在知名期刊刊登,而是它是否有助提升国人的生活素质。他向研究员保证,对于可造福我国的研究方案,即使未在国际期刊刊登,本地大学及政府机构也会给予认可。
随着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研究员获得更多支持,江莉莉鼓励学者在寻求学界认可的同时,也思考如何通过多元渠道,让决策者、业界人士及一般公众更了解自己的研究成果,对社会发挥更大影响力。
近年政府大幅度增加对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研究项目的资助。教育部在2021年宣布拨款4亿5700万元,在接下来五年资助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的计划。这比理事会在前一轮所获得的五年拨款多约三成。
担任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顾问的历史学者王赓武教授,应邀为活动致辞。他说,理事会在2016年成立是非常适时的,反映出新加坡意识到自己必须建构知识和策略,以应付世界迅速转变的种种不确定因素。这些挑战包括中美博弈对本区域的影响,以及冠病疫情带来的挑战。
陈振声说,国家小这一事实从未阻碍新加坡开发创新方案。我国推出的多项政策,包括公积金制度、公共住房制度,以及技能创前程计划,成为让其他国家借鉴的案例。他鼓励本地研究员发挥敢为人先的精神,以创新视角去看待问题、展开研究及寻求解决方法。
为期约一个月的“社会科学与人文学创意节”,邀请50多名学者通过13场活动,就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以及通过整体社会的方式,提升心理健康援助等课题,分享研究见解。
陈振声星期三(3月20日)在本地公立大学学者举办的首届“社会科学与人文学创意节”开幕式上致辞时说,新加坡的实力从来不由国家大小决定,而是取决于自身的想法、抱负及人脉网络。
新加坡向来有参考外国的政策,如失业保险或最低薪金制,但陈振声强调,我国从来不会照单全收,而是开创自己的方案,如渐进式薪金模式及培训津贴等。本地研究员的任务是参考他人的做法,找出符合本地人需求的新方案。
由于我国面对许多源自外部的挑战,很多挑战也并非单一机构能解决,陈振声鼓励本地大学,尤其是社会科学和人文学领域学者紧密合作,开发应对挑战的新方案。“我们竞争的对手不是彼此。我们面对的更大挑战是如何带领新加坡继续向前走,如何开发新点子与他人竞争,并且成为引领世界的先锋。”
新加坡管理大学校长江莉莉教授致辞时指出,相较于约40年前,本地只有一所大学提供人文与社会科学系,如今六所公立大学几乎都提供这类学科的课程组合,而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的学生也有更多升学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