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国立大学医院联合展开的研究显示,从1994年到2019年的25年间,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和患者预防意识增强,哮喘致死病例从每10万人中有4.02例,大幅降至0.57例。
“我们也观察到,更多人在疫情期间购买和按时使用控制剂来稳定病情,减少了发病概率。”
国大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员陈文佳博士受访时说,按照这个预测,17年间住院治疗哮喘的费用将超过1亿美元(1.35亿新元)。但如果能将这个住院比率控制在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即每10万人中有约40个病例住院,这笔开销就可以减少约75%。
伊丽莎白诺维娜医院呼吸科医生林慧芳受访时指出,尽管要让这个比率下降近半,降幅很大,但这并不是完全无法达成的目标;事实上,在2019年至2020年冠病疫情期间,哮喘住院率曾一度降到这个水平。
林慧芳说,要降低哮喘住院率,还必须让人们正确认识到哮喘是需要长期控制的慢性病,而不是等到发病时才需治疗的急症。“我们希望配合健康SG计划,让更多轻度到中度的哮喘病人在全科诊所就获得有效的帮助。这样可以减少他们前往医院急诊部门的需求,从而降低成本和对医疗系统的压力。”
林慧芳介绍说,用于哮喘的吸入型药物有两类;一是控制剂(preventer),供日常使用,帮助消除呼吸道发炎红肿,可预防哮喘发生;一是缓解剂(reliever),供急救时使用,可以快速打开气道帮助呼吸。
延伸阅读
她强调,本地的哮喘病人近年来呈增长趋势,且很多是相对健康的青壮年人群,因此提升日常防控意识对于减少哮喘对国家经济和发展的影响显得更重要。
医生:规律使用控制剂 可避免哮喘发作
预测17年间住院治疗哮喘费用将超过1.35亿新元
她认为,这主要是由于疫情期间人们对于去医院更谨慎;此外,时刻戴口罩、减少外出等习惯上的改变也降低了发病率。
不过,从2003年至今,每10万人中须住院治疗的病例仍维持在大约70例至80例,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平均值的近两倍,也高于英国和日本等其他发达国家。
该研究也根据统计学模式预计,2023年至2040年间,本地的哮喘住院率会以每年1.7%的幅度增长,对医疗系统造成的负担日益增大。
她指出,很多哮喘患者没有按时使用控制剂,而是过度依赖缓解剂救急,结果导致病情控制不佳。“如果遵照医嘱有规律地使用控制剂,很多哮喘发作其实是可以避免的。因此,协助病人培养起这个意识对于降低发病率,进而降低入院率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显示,尽管本地的哮喘死亡率过去20多年来大幅下降,但因哮喘而住院治疗的比率在发达国家中仍处于较高水平,对医疗系统构成负担。受访医生认为,若哮喘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更有意识地控制病情、积极寻求全科医生的帮助,将有助降低入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