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业者Star Learners旗下的43家中心,照顾约4000名两个月至六岁的孩童。园长张秀时提到,为确保幼童在炎热的天气中也能保持凉爽,中心的校服采用可快速排汗的吸汗速干(dry-fit)面料制成。

“如果不让幼童晒太阳,会造成他们越来越无法抵抗高温,长期下来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间歇式晒太阳,以及适当的防护措施,能让幼童继续享受户外活动。”

天职药房家庭医生梁俊杰指出,幼童脱水的后果更严重,例如发烧、热衰竭(heat exhaustion)、中暑、便秘、倦怠等,不过只要他们补充水分,就能很快恢复。教师与家长可留意幼童是否出现昏昏欲睡、低烧、疲劳等情况,因为这些都可能是热衰竭或中暑的症状。

在全岛有超过350家学前教育中心的人民行动党社区基金(PCF)Sparkletots,一般会在上午10时30分前或下午4时后进行户外活动,并在外出前确保幼童戴好帽子。一些中等强度的户外活动时间限制在45分钟内,包括扔小豆袋、快步走等,过程中会让幼童休息和补充水分。

金殿路第130座组屋PCF分校校长郑培珊说:“为了让幼童具备应对高温的知识,我们每天都有一堂名为‘早间快讯’的学习课,让幼童学习天气变化等信息,也学习怎样在高温天气中保护自己”。

因此,家长与教师须对幼童格外留意,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刻意减少幼童在太阳下的活动时间。

针对一些幼童不爱喝水的情况,李家炜说,有时候可以让他们饮用可补充能量和矿物质的等渗饮料(isotonic drink)。这些饮料一般糖分低,幼童可以安全饮用。不过他也提醒,等渗饮料不能代替水。调查显示最佳饮水温度一般为10至15摄氏度,是人们饮用最多水量的温度,教师与家长可以此为参考,来鼓励幼童多喝水。

孩子不爱喝水? 专家:等渗饮料也适合

学前教育中心和家长可采取的措施包括:在活动期间及前后让幼童摄入足够的水分、增加休息时间,以及在活动前后涂抹防晒霜,并在活动期间重新涂抹。

中心教职员也受过幼童急救的培训,包括识别高温相关疾病,例如热衰竭和中暑等的迹象,能够及时为出现这些症状的幼童提供帮助。

延伸阅读

国大杨潞龄医学院人体御热研究中心主任李家炜副教授及博士研究生郑伶利受访时说,婴幼儿无法意识到自己的体温是否过热,或判断是否快要脱水,因此无法及时纠正行为。“以上述情况为例,即便在高温下,婴儿仍持续爬行,导致他最终可能碰到炙热的设施而被灼伤。”

《联合早报》日前报道,一名母亲申诉,东海岸一带的一所托婴中心让11个月大的儿子独自在室内的后院爬行,期间孩子碰触到人造草皮和滑梯等,导致双手灼伤。监控录像显示,事发时间是下午约1时17分,当时阳光直射室内,照射在滑梯等后院设施上。幼儿培育署已对此展开调查,并指若有证据显示涉事中心存在疏忽,将对业者和职员采取行动。警方也证实接获有关报案。

教育部旗下的55个学前教育中心,有约9500名幼一(K1)至幼二(K2)的孩童。教育部发言人说,学前教育中心参考国家环境局各地区的高热应激(heat stress)水平来调整相关措施,包括减少户外活动,并鼓励幼童在活动前后补充水分。

幼教业者多管齐下 确保学生炎热天气保持凉爽

本地发生幼儿疑似在托婴中心被灼伤事件,专家指出,婴幼儿无法判断自己的体内状态,如体温是否过热或快要脱水等,导致中暑的可能性增加,皮肤也容易受伤,因此教师与家长须格外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