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界合作对于各城市开创更宜居和更永续的集体未来,至关重要。”

包含公交及道路建设等 课题广泛尚未设定研究范围

目前,本地研究主要着重于建成环境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以及绿意对心理健康的益处。为期三年的新研究计划,旨在全面研究建成环境的其他方面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从而扩大这个领域的知识。

我国将展开一项研究计划,了解建成环境如何影响人的心理健康。

城市需要长远的眼光,积极投注在研究、科学与技术方面以鼓励创新,而这些投资的目的必须是为了给人民带来益处。

新加坡管理大学校长江莉莉教授在开幕礼后的大会全体会议上讲述了新加坡如何运用和善用研究,比如在建造地底基础设施时,除了确保科技可行性,当局也展开跨学科研究来了解人在地底下工作,不见阳光,会对心理造成哪些影响,以更好地应对情况。

此外,各城市必须建立合作关系来推动创新,并寻求能有效解决同城市发展相关的挑战。王瑞杰指出,气候变化及其他许多挑战都不是个别城市独有的课题,因此解决方案也可以是跨国界合作的产物。

建成环境指的是由建筑物、结构和基础设施等形成,供人们进行日常活动的环境。区内的道路与公共交通网络完善与否,居民出行方不方便,以及有没有足够的消闲设施等,都可能影响居民的居住舒适感和对社区的满意度。

他向来自全球各地的与会市长、政府官员、学者等发表讲话时强调,城市为迎向未来,须发展与改变,而创新将左右这个进程。他提出三个原则来运用创新,让城市变得更具智慧、韧性及再生能力。

王瑞杰:可跨国界合作 共同解决城市发展挑战

副总理王瑞杰星期一(6月3日)上午在世界城市峰会(World Cities Summit)的开幕礼上,公布这项研究计划。市区重建局和建屋发展局在“研究、创新与企业2025计划”(Research Innovation and Enterprise 2025,简称RIE2025)下,将总经费100万元的研究计划,颁发给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属下的新加坡临床科学研究院。

根据计划,新加坡临床科学研究院(Singapore Institute for Clinical Sciences)将开发一套以数据为基础的方法,来量化一般人心理健康和建成环境(built environment)不同方面之间的关系。

由此可见,可研究的建成环境课题范围非常广泛。据了解,新计划尚未定下研究范围。

王瑞杰指出,为了更好地理解建成环境和心理健康之间的直接和非直接关联,研究计划将探讨城市发展的设计特点、建筑密度及人类行为等因素。研究结果将用来更好地重新塑造与发展新加坡,为这座岛国注入活力。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