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希望更多人来分享艺术,让社群更温暖。“艺术能够很好的连接人们,更了解外在社会,也与自我深层对话。分享好的艺术,能让每一个人都更开心。”

《老夫子》里的漫画角色深入民心,除了三名核心人物:古灵精怪的老夫子、憨厚慵懒的大番薯、阳光男秦先生,还有惯老板赵先生、让老夫子神魂颠倒的陈小姐。

近年来,《老夫子》人物形象应用到本地华文教科书的成语教学系列,并在2019年的立国一代配套中,以四种官方语文深入浅出推广医疗保健信息,成了跨越语言和种族界限的“政策宣传大使”。

他说,老夫子没有暴力色情、不碰种族宗教和政治,也不讲大道理,最大价值是带领读者以幽默和转念来面对人生酸甜苦辣,以创意和有趣反应博君一笑,为生活寻找润滑剂。

天猛公艺术基金会创始人、抽象水墨画家陈克湛(65岁)受访时说,“好的艺术就要跟更多人分享”,尤其老夫子的漫画精神都与人生有关,“有时候很好笑,但细想一下,里头其实也道出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这部经典漫画1962年开始在香港报章连载,1964年由书报商发行单行本,再推广到海峡两岸、东南亚和世界各地,今年在新加坡天猛公基金会举行60周年“心星相印”特展。

从事建筑业的老夫子本地粉丝陈勇铭(40岁)受访时说,看到两代传承的漫画原稿,对细腻画工感到震撼,“更能感受到创作者的灵魂”,并欣赏到针对老夫子漫画精神的不同艺术表现形式。

《老夫子》漫画风行60年,接班人“小夫子”王泽教授指出,其漫画独特之处是天马行空自由演绎各种角色,以幽默转念笑对现实生活处境。

老夫子在本地身兼多职

新加坡已故谐剧泰斗王沙曾在1976年演出《老夫子》,两年后再演《老夫子奇趣录》。他为了演活老夫子,竟拔掉门牙装上假牙,专业精神令人叹服。

他说,通过朋友介绍,基金会将老夫子的展览首次带到东南亚,协助装裱、赞助运费和动画制作等。

“心星相印”老夫子60周年特展,即日起至本周六(7月27日),中午12时至傍晚6时在天猛公艺术基金会举行,地址是天猛公路28号,入场免费。

陈克湛坦言,有些艺术家习惯独自行动,不喜欢与公众沟通,因此基金会很欣慰能找到认真创作,也乐意交流分享的各国艺术家,丰富本地民众的艺术素养。

陈克湛:好的艺术就要跟更多人分享

在天猛公艺术基金会7月21日的“老夫子在星洲”讲座中,研究员吴松蔚提到《老夫子》是为数不多,在上世纪60年代通过新加坡《不良出版物法》审查的刊物,可见“意识健康、老少咸宜”;过后风行于书报摊和各大理发院,80年代初曾在《南洋商报》和《联合早报》连载。

王泽说,老夫子在搞笑之余,往往反映“祸不单行”的现实悲凉,揭露“耐人寻味”的偏见和矛盾,有时笑中也有泪。

其中,新加坡艺术和设计团体Phunk Studio以本地虎豹别墅的十八层地狱为灵感,创作了长幅的老夫子动画,让老夫子融入本地色彩。

他说,与绝大多数漫画各有角色设定不同,《老夫子》的人物其实“都是演员”,今天是银行家,明天可以变乞丐。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忙着应付生存问题,闹出一连串滑稽的乱子;随着时代进步,也有各种理想,如开战斗机和登陆月球。

新马印艺术家跨界创作 演绎出不同的老夫子

陈勇铭也对天猛公艺术基金会跨界与跨国策展,让公众近距离亲近艺术的分享精神,感到激赏。

新马印艺术家跨界创作,免费与公众分享,要让艺术亲近并连接人们,启发对自我和社会的了解。

昵称“小夫子”的王泽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时指出,《老夫子》所以引起广大共鸣,是因为漫画人物一点都不伟大,就是代表“你和我”,刻画出小人物心声、市井小民面对各种生活处境的搞笑反应。

《老夫子》漫画原创者王家禧以长子王泽为笔名作画,1995年王泽本人接棒。王家禧已在2017年过世,享年93岁。现年74岁的王泽也是建筑艺术系退休教授,在美国和台湾任教多年。

老夫子也在新加坡印下一甲子的足迹,从本土艺人王沙演活电影主角、进入华文教科书辅助成语教学,还成为公共政策符号,在立国一代配套中以四种语文推广医疗信息。

天猛公艺术基金会的特展,除了展示第一代创作者王家禧的手稿、第二代创作者王泽的现代艺术画,也请来多名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艺术家跨界合作,演绎老夫子的不同面貌。